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金山之路讀者團隊:以匹夫之責 助推華僑文物回流
2017年11月20日14:15  來源:中國僑網

文物

十月三十日,美國僑胞招思虹女士(左)在北京華僑大廈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1939年美國舊金山華裔售賣的中國傳統服裝,中國僑聯副主席李祖沛(右)接受捐贈物品。目前,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已接受捐贈藏品兩萬余件。

  “金山之路讀者團隊的宗旨是,‘有一分力,發一分光’。”據《金山之路》作者、美國華人收藏家協會秘書長招思虹介紹,十多年間,在金山之路讀者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五千多件文物得以回到中國。日前,該團隊在北京聚會慶祝。

  《金山之路》是記載移民故事的紀實性文學集。而金山之路讀者團隊,正是由文學集故事裡的主人公和讀者組成。二十幾年來,團隊成員從美國本土延伸到大洋彼岸,從一開始做慈善延伸到搜集文物,他們身體力行,踐行著團隊的宗旨。

  不管是中國發生水災、地震,還是大西北的貧困學童渴望重返學堂,都牽動著金山之路讀者團隊成員的心。團隊成員中有退休工人、普通的餐廳員工、擦鞋小販等,他們雖然拿不出太多的錢,卻也不忘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時至今日,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五千多件珍貴文物文獻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等三十多家機構,內容涵蓋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等重大事件,填補了許多中國歷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今年十月,其團隊將抗戰時期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在舊金山印刷抗戰傳單和海報的模版,無償捐贈給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表示,“此圖版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與展示價值,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應該是這塊抗戰模版的最好歸宿。”

  在諸多文物中,具代表性的還有其團隊成員去年發掘、由美老牌地圖出版公司P.F科利父子公司出版、美國權威地圖出版商蘭德·麥克納利公司繪制、標明南海主權歸屬中國的地圖冊。

  在南海仲裁案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金山之路讀者團隊就開始四處搜尋關於中國南海主權的証據,並最終於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的第二天,接到了地圖冊主人的電話。

  金山之路讀者團隊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地圖公之於眾。“在把地圖冊運回中國時,經歷了一點小插曲,感謝航空公司給予的大力支持。”聚會現場,招思虹特地表達了感激之情。

  “回歸的文物對世人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尤其是標明南海屬於中國領土的美國歷史圖冊,事實勝於雄辯,講一千個故事,不如真實証據的展示。”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在去年會見招思虹時,曾對其團隊收集並為國捐贈文物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肯定。

  聚會當日,招思虹把一副紀念1971年中美兩國乒乓球隊互訪這一“破冰之旅”的“雙贏球拍”,贈送給了團隊成員、“乒乓外交”的見証者、前世界乒乓球冠軍梁戈亮。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一樣,梁戈亮對於收集文物十分盡力。他送給招思虹的簽名、禮物等,也被換作資金支持,挖掘文物。

  談及未來,招思虹說,“我們團隊成員將不忘初心,扮演好角色,繼續推動流落在海外的華僑文物文獻回流中國,繼續透過文物說歷史,用挖掘到的文物文獻講好中國故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