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第四" /> 美國休斯敦中國城見証中美人文交流之路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美國休斯敦中國城見証中美人文交流之路
2017年10月09日1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敦,有兩個“中國城”。回望昨天,它們先后建立的步伐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歷程驚人地吻合,同時又見証著中美人文交流的雙贏之路。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批年輕學子開始走出國門,其中許多人來到美國留學,休斯敦的中國城逐漸建立起來﹔進入80年代,來自中國內地的新一代華人在美國開啟生活新篇章,休斯敦新的中國城另址新建拉開序幕,並蓬勃發展至今。

  新的中國城佔地面積16平方公裡,位於休斯敦西南。1983年,第一批商業正式入駐新城。

  休斯敦西南管理區區長、休斯敦市長國際事務顧問李雄在新的中國城經營著自己的地產公司,他父親開辦的超市曾是第一批入駐新的中國城的商家之一。李雄說,以前的老移民需要靠體力耗時間,其他能力有限,所以進步比較緩慢﹔現在來的新移民很多是留學生,或者高學歷人士,各方面都比較有優勢,所以中國城也有了新面貌。

  今天,在當地華人多年經營培育下,休斯敦新的中國城幾大廣場內大小店鋪林立,並有大型超市和全國連鎖銀行入駐,已經成為當地亞洲人經商和購物的中心。因為銀行相對集中,新的中國城又有“休斯敦華爾街”之稱,其繁華和重要可見一斑。

  聖托馬斯大學休斯敦分校政治學教授喬恩·泰勒長期研究中國問題而逐漸喜歡上中國文化,並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字:高喬恩。他說,每個月都要帶家人到新的中國城一至兩次,享用可口的中餐。

  高喬恩表示,休斯敦新的中國城的繁榮與新一代華人的崛起密切相關。新的中國城所體現的包容性令人印象深刻,這大概是因為“休斯敦中國移民大多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后來美留學的年輕人,他們從美國各地來到休斯敦,因為這裡是美國最有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

  年逾80歲的美國休斯敦大學物理系教授、休斯敦大學得克薩斯超導電性研究中心教授蒙如玲就屬於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最早一批來到美國的學者,她當時協助休斯敦大學超導領域著名專家朱經武從事高溫超導研究,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果。作為中美人文交流的受益者,蒙如玲說,“初到休斯敦時,我受到很多華僑的歡迎。他們把我當做是從中國來的親人代表,我永遠忘不了老華僑對我的幫助”。

  如今,隨著華人力量崛起,休斯敦的中國城已經難以滿足新生代華人更大的夢想與追求,在休斯敦西部再造一個中國城的計劃正在付諸實施。與此同時,一些華人躋身美國主流社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