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華人京劇迷在英傳播“國粹”
2017年09月27日15: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英國倫敦西南郊一條綠蔭掩映的街道上,一棟雅致的小樓與街上鄰居住宅別無二致,唯一不同之處是,這裡時不時會傳出婉轉悠揚的令華人感到親切的樂韻——中國戲曲之聲。這是來自香港的京劇迷李惠馨在教自己的學生學習京劇。

  在香港師從京劇名家

  李惠馨說,她從小學習芭蕾舞,在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在從事碩士研究德國戲劇家布萊斯特戲劇理論的時候,得知他為梅蘭芳大師的京劇技巧而深深折服之后,她便開始關注和接觸京劇。之后,當時任香港大公報副編輯的李宗瀛又將她介紹進入了香港京劇票友圈子。

  上世紀80年代,她拜當時剛移居到香港的滬上梅派名家包幼蝶為師,一學就是9年,一對一的上課,共學唱了20多部戲。后來,李惠馨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秘書長。1988年,包幼蝶創立了“香港京劇研習社”,李惠馨成為非常活躍的成員,常常組織排練和演出。

  在英國傳播中國京劇

  在香港,李惠馨在工作和京劇票友圈裡感覺生活非常充實。20年前,李惠馨與英國丈夫到英國定居。

  她說,在離開香港之前,她就開始查詢倫敦的京劇票友活動,她不希望從此在異國他鄉被迫與京劇“分手”。因此,來到英國她就找到了一群同樣酷愛京劇的戲迷。不僅如此,她還希望向英國人傳播中國文化,魅力無窮的京劇和昆曲不正是最好的文化大使嗎?

  在她倡導下,她與倫敦的幾個京劇“發燒友”合力創立了倫敦京昆研習社,不僅組織表演活動,還教授京劇和昆曲。在當下英國提倡多元文化的政策下,中國戲曲的傳播也得到鼓勵。

  李惠馨說,這些年來他們的活動曾多次得到地方政府和英國藝術局的資助,他們提出一個又一個項目申請資金,時常能得到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使他們開展活動的經費。

  另外,他們還時常受到一些機構或團體的邀請前去表演京劇和昆曲。例如大英博物館舉辦中國主題的展覽時,曾幾次特邀他們前去表演京昆選段助興,觀眾有時多達數百人。她還特別將唱詞翻譯成英文,讓觀眾能更好地了解劇情。

  最令她感到興奮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她和她的團隊走出倫敦,在英國各地中小學普及和介紹中國京劇,他們一共在29個學校——有的學校還在海島上——舉辦京劇工作坊日,教英國孩子們簡單的京劇演唱動作和京劇臉譜化妝,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好學的英國學生

  李惠馨多年在英國傳播中國京劇,學生不僅有在英國學習工作的華人,也有歐洲其他國家的人。

  她說,這些外國學生都學得非常認真,他們年齡不一,職業各異,有十分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漢學家,也有從來沒有去過中國,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的英國人。他們大多愛好表演藝術或東方文化,不少都是主動找到李老師來學習京劇的,念唱做打樣樣都學。

  說到她的得意弟子,李惠馨特別提到一位叫湯姆的英國年輕人。這位高大帥氣的小伙子卻喜歡旦角,成為李惠馨的第一個英國乾旦學員。她說,湯姆已經跟她學戲好幾年了,經常要從外地乘火車到倫敦來上課。

  李惠馨說,她將繼續在英國演唱和傳播中國京劇和昆曲,因為這是她的激情所在。說實在,一個人能有一個終生相伴的愛好,實在是一件幸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