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芳玲帶領學生讀書。
符芳玲帶領學生讀書。
圖文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日前報道,馬來西亞怡保聖母華小校長陳慧娟計劃要為這所明年邁入80年歷史的學校,重新注入閱讀風氣,除了宣布將於明年一年級推行“買一本繪本可閱讀30多本繪本”,即同學之間交換閱讀計劃,同時鼓勵老師每星期抽出一節時間帶領學生自由閱讀。
“聖母華小是一所不錯的學校,但我不希望學生隻把目光放在成績上。我希望學生們借著閱讀,翻開一本書,打開一個世界,來鋪展內心的世界地圖,成為一名全能型的學生。”
今年初掌校的陳慧娟表示,聖母華小的表現不應隻通過在小六評估考試考全A的學生人數多少來衡量。
“我們不要一名成績頂呱呱,但遇到問題時隻會流淚的孩子﹔我們要的是會自動去解決問題的孩子,這才是21世紀教學所強調的效果。”
她指出,她為聖母華小定下4大方針,即推動21世紀教學、培養孩子成為領袖、協助孩子建立世界觀及人性化教育,而這4大方針將通過推動閱讀來一一落實。
“現在孩子被父母寄予厚望,許多人在家無須做家務,隻要把全部心思放在課業即可,沒有鼓勵閱讀的環境,結果很多孩子得了‘空心病’——沒有夢想、缺乏對生命的認知、不懂得保護自己、面對挫折時不懂得處理情緒、不與別人分享等,這種‘空心孩子’面對目前教育體系下的高思維考題,往往作答不了。”
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她呼吁家長從小為孩子的內心種下善美的種子,在家打造一個鼓勵閱讀的環境,每天即使只是短短10分鐘也好,陪伴孩子閱讀優秀作品,這份信念將培育出人格和修養皆優秀的孩子。
她表示,或許一些教師視推動閱讀為額外工作,但她認為她們在做對的事情。學生愛上閱讀會一發不可收,在大量閱讀下,語文能力隨之加強,在所有科目的學習上自然也會好,到時教學工作就會變得輕鬆。
她表示,該校教師今年初已開始籌備閱讀營,宗旨很簡單,即引導孩子們愛上閱讀,讀一流的書,做一流的人。
她說,該校通過推動閱讀來進行教育重建工作,以培養出終身的讀者為教育目標,讓孩子在童年有好書相伴,自然打造各種高效關鍵能力,如探索、提問、分析、判斷等,成為一名思路靈活的孩子,同時增加待人接物的常識,培養孩子對社會的關懷。
在兒童閱讀營中,學生們分組各以一本優秀文學作品書名為組名,並在教師引導下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方法導讀及分享這本作品,並設有持續默讀時段,全體師生置身在播放輕音樂的環境中,非常享受當下的自由閱讀時光。
現場有的是一批非常用心鼓勵孩子閱讀的師長,她們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導讀一本又一本優良品質的兒童文學作品,點燃他們對閱讀的熱忱,引導他們愛上閱讀。
聖母華小老師符芳玲表示,她計劃日后在上課時抽出5分鐘時間,朗讀一段精華文章給學生聽,以持續點燃孩子內心的閱讀火苗,吸引學生主動去找相關書籍來看。
她說,對教師們來說,在課堂上推動閱讀是額外工作,或許會覺得辛苦,但長遠來看,這可為孩子內心注入豐富養分,他日會換來甜美果實。
“生活很忙,我已經好久沒有盡情地閱讀了,而閱讀營最令我陶醉的時光,就是暫時放下一切,靜靜地讀一本書。”
這是五年級學生鄒羽的心聲,閱讀營中許多高年級學生和她一樣,具備閱讀能力,但生活在追高分數的大環境中,已很少機會可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也已很久沒有體會閱讀的快樂了。
鄒羽表示,媽媽在她和姐姐小時候就開始陪讀,媽媽是家庭主婦,隻要她們放學回來,媽媽都會抓緊機會拿一本書念故事給孩子聽,也使她和姐姐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她說,隨著課業日漸繁重,她隻有在假期時才有多些時間閱讀,但她慶幸在小時候已開始通過閱讀奠下語文基礎,這對她應付課業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