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文大會比利時舉行 華裔藝術家林祥雄倡“和平藝術”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世界人文大會比利時舉行 華裔藝術家林祥雄倡“和平藝術”
2017年08月10日10:47  

  1

林祥雄( 左) 在論壇上與大會主席阿達瑪·薩馬賽蔻在主席台就座。(孔帆 攝)

  8月6日至12日,主題為“全球轉型中的挑戰與責任”的2017世界人文大會在比利時列日舉行,來自全球人文領域的1800多位專家、學者在此就人類與環境、文化遺產等六個議題展開討論和交流。華裔藝術家林祥雄在大會發言中發出“藝術為和平”的呼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蓮娜·博科娃(Irina Bokova)開幕當天通過一段視頻向2017世界人文大會發來賀詞。她預祝大會取得成功,期待與會專家學者能就“全球轉型中的挑戰與責任”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她指出,每個人都應擔負責任,去應對全球化進程中不同國家、文化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主席朝戈金在致辭中表示,人文學者並不排斥科學技術,而是希望與之攜手。因特網在全球瞬間傳遞思想和代碼,極大地刺激了不同領域之間前所未有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自然科學對人文社會科學活動的影響更趨明顯,而自然科學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探索,也離不開哲學思想的燭照。

  炎黃國際文化協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林祥雄應邀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身為藝術家,自21世紀以來,他的繪畫藝術從表現現實社會之余,將筆鋒轉向了關懷人類的生存空間並思考人類的未來。為此,2016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籌辦了“藝術為了和平”的東西方藝術繪畫對話。開幕當天他宣讀了《藝術為了和平》的巴黎宣言,希望憑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平台,向社會傳達訊息,同時呼吁藝術工作者,以作品推廣與傳達這句“藝術為了和平”的宗旨與意願。

  林祥雄表示,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了“一帶一路”這項“跨地域、跨族群、跨時空、跨文明”的世紀人類經濟發展戰略大藍圖。今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也曾引用“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這再度說明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理解需要文化交流,通過交流才能促使彼此互信、相互理解,從而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深厚友誼,推進各國的友好關系。

  列日大學校長讓· 維納德(Jean Winand)以“ 如果一個人徹底擺脫了人文學科會怎樣?(Whatif one completely gets rid of thehumanities?)”為題進行了一小時的專題演講。維納德指出,科學的勃興讓人文學科的邊緣地位日益明顯,人文學者和社會大眾有責任和義務,重新反思曾經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文學科的地位問題。

  在分論壇階段,林祥雄發表了“淺談人類與文明”的主旨演講。他表示,“戰爭起源於人的思想”,但人的思想卻源自文明。人類的文明發展史與殘暴的戰爭似乎是孿生體,也即說文明在某層意義上是產生於戰爭。文明產生於人類勞動與生活,所以文明為全人類服務應是責無旁貸的,經濟是來自人類為了改變生活條件及改善生產模式而創造的,以創新思維與時並進地為人類服務是義無反顧的,政治制度的設立是為了更好地強國富民、安邦立命、兼顧天下,故適時與正確的政治制度質變、革新,從而惠及天下蒼生,則是刻不容緩的。

  林祥雄的演講獲得現場最多的掌聲,很多專家學者在會后向他表示了誠摯的祝賀。

  此次世界人文大會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和比利時列日市政府聯合主辦,大會旨在為人文學科建立新議程,提高人文學科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教育、研究和決策影響力。

  據主辦方介紹,1800名與會者在為期一周的大會期間就“人類與環境”、“文化遺產”、“文化身份、多樣性及內在聯系”、“邊界與融合”、“歷史、記憶與政治”、“全球轉型期的人文”等六個議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版权所有: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技术支持:人民网 京ICP备090656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08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