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尋根之父”鄭國和
2017年08月07日13: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

圖為鄭國和。資料圖片

27年來,他義務帶領500多位華裔到廣東尋根,足跡遍布400多個村庄,風雨無阻,人們稱他“尋根之父”。他的目的隻有一個,讓華裔后代明白:“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我踏上祖先的土地”

  1880年,鄭國和的曾祖父從中國移民到夏威夷。鄭國和從小就對家族歷史十分好奇。一次,華人歷史學家麥禮謙在講座中教大家畫出家族族譜。鄭國和饒有興趣,回到家裡便開始找族譜,在其中一個分支上,他找到了父親的名字,還有出生的村落。於是,他決定回一趟中國。

  1988年,40歲的鄭國和第一次踏上了祖先的土地——廣東省中山市三鄉烏石村。他找到了父親的祖屋,還有父親讀過的舊時書院。他在每張凳子上都坐一下——其中一張肯定是父親坐過的。這次認祖歸宗,讓鄭國和做出了一個更大的決定。

  “每個圓夢的人,都哭著笑著”

  1991年,鄭國和和麥禮謙一起創辦“尋根計劃”,與廣東省僑辦合作,帶領美國華裔青年回廣東尋根問祖。為此,他還苦練語言,除了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菲律賓語,鄭國和還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還懂台山話、閩南話。

  他還記得第一次帶著10個青年學生到中國尋根的情景:“很多地方沒有公路,沒有導游,從廣州到台山要6個多小時,中途還要擺渡,然后步行一兩個小時才能進到村裡。”

  從美國到廣東,跨越半個地球。很多尋根者僅憑一個隻有讀音的地名、一張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記憶、幾句來自長輩的口頭描述,有的甚至隻有一個郵編,就踏上了尋根之旅。

  盡管充滿各種艱辛,但每當一個團員成功找到自己的祖屋或者親人,每個人都“哭著笑著”,那樣的場景無法忘記。

  據了解,一個尋根團,從發布報名、篩選團員、設計行程、回廣東尋根、返美后團員撰寫尋根體驗、舉辦尋根展覽和分享體會、尋根文章集結出版等,整個過程要持續一年。

  尋根,讓素不相識的尋根者們聯系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

  “中華文化改變尋根者的人生”

  鄭國和說,每當尋到故鄉,華裔青年都要到祖屋點上幾根香。當站在祖輩故鄉的土地上,瞻仰著祖輩生活過的地方,聽鄉親們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曾困惑華裔青年的疑問也得到了答案。而這,也是鄭國和一直堅持的原因。

  “在美國,很多華裔青年對西方的文化和歷史非常熟悉,卻不會說一句中文!我就像他們的父親,有責任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歷史和祖先,希望他們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一代代地傳下去。”

  鄭國和說,尋根者都是華裔優秀青年,他們陸續成為各領域的杰出人物,這不但有利於美國社會,也有利於中美關系的發展。

  27年光陰,讓鄭國和從中年步入老年,但他表示,尋根之旅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來源:中國僑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