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蔡志河" /> 蔡志河: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蔡志河: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2017年08月03日14: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

圖為蔡志河致辭。

資料圖片

2

圖為蔡志河在人民大會堂內。

資料圖片


蔡志河,中國全國政協第十二屆海外列席代表、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菲律賓洪門進步黨總部副理事長、菲律賓亞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少年壯志不言愁

  蔡志河出生於石獅一個小漁村祥芝村,家裡有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七。在他5歲時,父親不幸病逝,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更加貧困的境地。而值得慶幸的是,早年遠渡重洋到菲律賓打拼的叔父,每個月都會寄錢回來幫助其家庭。這位叔父便是菲律賓著名愛國僑領蔡文春先生,他對蔡志河后來在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73年,23歲的蔡志河在二哥蔡志通的幫助下,申請前往香港。初到香港他找到一家玩具工廠,靠打工賺得每天15元的港幣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他仍不忘寄錢回家。

  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錢,他還利用周末假期四處打聽造船廠的木工活。幾經周折后,蔡志河覓得工作,其薪金也漲到每天45元港幣。沒過幾個月,蔡志河認真考察了裝修市場后便與朋友合伙做起了利潤更為豐厚的裝修工程生意,自己既當裝修工,又當小老板,收入可觀。

  后來,因思念在菲律賓的叔父母和未曾謀面的堂弟妹,蔡志河赴菲旅游探親3個月,感覺到菲律賓更有發展前景,便打算長期居住下來。

  感恩叔父 矢志創業

  初到菲島,蔡志河被安排到叔父的工業傳動帶(機器、汽車)廠幫忙做事。由於語言不通,他無法與人交流,但他仍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學習當地的語言。天資聰穎的蔡志河在來菲3個月后,基本掌握了一些簡單菲語,並在較短時間內成為了工廠的管理員。

  1978年,蔡志河結婚成家。婚后不久他的叔父還拿資金給他開了一家五金建材商店,希望他將來能夠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1982年,蔡志河開始經營五金建材商店,他認為這應是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所以他總是起早貪黑,生意被蔡志河做得紅火。他和太太蘇美美一邊要洽談業務一邊又要自己當收款員,整天忙裡忙外。后來,蔡志河感覺到這樣被太多工作纏身會難有機會再發展,於是他就開始大膽嘗試,把收款和存款都交由菲律賓人管理(之后的幾家公司都是如此),沒想到也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久,開店數個月后,當他觀察到一些建房子的客人都需要買窗門,而這類屬於加工性質的業務並不需要太多的資金。蔡志河受到啟發,在同一年開了一家鋁合金玻璃裝飾店。

  隨著建材店商品銷量的逐漸提升,1983年蔡志河又增開了另一家建材商店。而這一切,除了有叔父良好的誠信經營影響,與蔡志河本人的商業嗅覺與認真踏實是分不開的。

  為謀求更好的發展,而立之年的蔡志河憑著對裝修建筑的興趣和經驗,於1983年又做起承包建筑工程的生意。

  把握機遇 開拓進取

  蔡志河的事業迅速發展壯大,但他仍未停止對新發展機遇的追求。1986年,隨著中國與菲律賓雙邊關系的日益改善,蔡志河以敏銳的商業眼光,捕捉到未來進出口生意的發展空間。他率先從中國進口汽車輪胎、布鞋、地磚等商品至菲律賓,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進出口商品具有可觀的利潤讓這位初涉進出口行業的企業家嘗到了甜頭。隨后,蔡志河又開始進口纖維板、電焊條、潔具、鐵絲、膠合板、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

  多年經商的蔡志河此時已積累起了雄厚資金。他又挖掘到商機,於1987年開始經營批發鋼材生意,1991年始發展房地產,建造經濟實用廉價房屋。蔡志河領導的房地產公司每年建近萬套優質廉價住宅,為民眾提供環境幽雅、配套完善的經濟適用房,不僅深受民眾好評,也多次被國家住宅署愛心基金會評為年建廉價房成績第一名,分管國家住宅署的菲律賓前副總統敏乃多次為其頒發榮譽獎杯。

  回饋社會 無私奉獻

  如今,蔡志河的多元化經營均穩步增長。卓有美譽,囊有盈余,他從未忘記服務菲華社會、回報桑梓。蔡志河早年由於受其叔父的影響,於上世紀80年代就積極參與菲華社團活動,先后成為菲華各界聯合會等多個社團主要負責人,在促進祖(籍)國統一、中菲友好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貢獻。

  故土根深,游子情長。在蔡志河的心中,故土情結始終魂牽夢縈、揮之不去。當祖(籍)國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的時候,蔡志河的心總是被牽動著。他與菲華各界聯合會同仁總是在第一時間就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祈願災區的群眾能夠早日重建家園。蔡志河對家鄉的感情,始終沒有淡忘,他熱心家鄉公益、教育事業,組織家族捐資故鄉設立教育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生、優秀教師等,與旅菲鄉僑一同興建小學教學樓、辦公樓等,得到鄉親們的好評。

  每個職務背后,都是一份奉獻、一種擔當。2015年9月3日,蔡志河應邀參加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型閱兵觀禮。

  他對此心存感激,從中他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華僑華人的關心、重視﹔更對中國強大深感自豪。他深感責任擔當、使命所在,更應報效社會、回饋祖籍國。

  (來源:《福建僑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