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照明的用電量,是傳統白熾燈的1/10" />
半導體照明的用電量,是傳統白熾燈的1/10,壽命卻是其100倍。
而第三代半導體照明芯片技術的核心在美國獲得專利時的唯一發明人,正是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教授、陝西新光源公司總經理雲峰。
奉獻后半生
雲峰從事半導體研究的歷程,走過了大半個地球:從復旦大學本科、中科院光機所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到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助理教授。
在此期間,雲峰主導了多項國際水平的重大項目,在先進納米電子器件、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光電器件等方面的前沿基礎應用研究,取得了若干項國際矚目的突破,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
對這位朝陽行業裡的領軍人才,行業大鱷們紛紛發出邀請。然而,在雲峰看來,多年的異鄉生活是為了能夠學成后報效祖國。“有需求,才能顯出自身價值,讓人生更加充實。”看到國內半導體照明產業與國際水平的巨大差距和重大需求,他回國的信念愈發堅定。“我在祖國接受教育,完成教育歷程,但並沒有為國家工作過一天。現在給我一個平台,我將把后半生都奉獻在這裡。”他說。
和時間賽跑
回國的7年,雲峰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在他看來,要培養出半導體產業照明技術研究的優秀人才,更要加速技術的成果轉化,“一天都不能耽擱”。
雲峰所掌握的核心技術,解決了芯片、封裝組件和光源散熱不良等問題,使制作高電流密度、超大功率、大尺寸的LED芯片成為現實,並解決了產業化的最大瓶頸——成本問題。
當時,這一領域的相關產品隻有幾家國際大廠實現量產,國內尚在研發階段,產業化仍屬空白。“產學研的轉化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雲峰認為,高校不是隻負責研發的甩手掌櫃,技術怎麼用,產業化過程中所需要的改進,都需要研發團隊的參與。
最終,雲峰團隊的核心技術產學研平台——陝西新光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公司一期實際投資1.3億元,成為國內將第三代半導體照明芯片技術產業化的高科技企業。
向未知挑戰
沒有成熟的科研平台,缺乏必需的工藝設備。回國之初,一切從零開始,雲峰將組建高水平的研發團隊當作第一要務。
招聘中,他用自己的誠意、善意和科研理念打動對方﹔工作中,他用向心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凝聚團隊。通過外部引進、內部培養,一支朝氣蓬勃、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30人研究團隊組建起來了。在雲峰的帶動下,這支團隊快速開展學科平台建設和科研工作,加速推進核心技術的產業化。
2013年6月,國內首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使用第三代半導體照明芯片技術生產出來的LED燈,在陝西新光源公司點亮。這意味著該技術在中國開始全面產業化,國內LED技術水平有望與國外差距縮小至少10年。
今天,新光源公司已經形成量產規模,成為當地政產學研合作的典范,不但在通用照明領域,而且在特種照明、紫外光源領域也帶動了高端半導體照明外延芯片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
雲峰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則投入了下一個科研成果的項目轉化。雲峰的產學研轉化之路,是一條拓荒之路,一條向未知領域的挑戰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