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仁是馬來西亞的第二代華僑,馬來西亞建筑工程界的領軍人物。同時,他也是馬來西亞多個商業團體的領袖,是活躍於中馬主流社會、致力於中馬友好的華人賢達。 生於逆境 自強不息 黃奇仁是馬來西亞的第二代華僑,出生在馬來西亞貧困的華人家庭,但黃奇仁並不對此感到悲觀。他有理想,求知欲強,在很小的時候就對“工”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在學生時代,黃奇仁就非常喜歡參與和木工手藝、家具工業相關的活動。他的設想和操作能力總是高人一籌,卓越的手藝曾經為學校贏得許多獎項。和業余愛好方面的卓越相比,黃奇仁在學業的杰出表現更加讓人羨慕。從上學起,他的學習成績就一直優秀,尤其在數學方面擁有特別的天賦,曾在馬來西亞第五屆全國高中數學比賽中獲得全國前5名的好成績。 完成高中教育后,黃奇仁被本地檳城理科大學錄取攻讀理科學士課程。但遺憾的是,由於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黃奇仁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改而步入社會,自謀前途。這對於一個求知欲強、理想遠大的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然而黃奇仁並沒有因此抱怨。相反,他在自己的畢業刊上寫下了24個字:“跌倒了,爬起來;失敗了,再嘗試。有機會,利用它;無機會,制造它。” 勤懇工作 不斷學習 1970年,馬來西亞開始推行工業經濟計劃,建筑業獲得了蓬勃發展。帶著成為工程師的憧憬,黃奇仁毅然投身到建筑業之中。 1977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黃奇仁加入當時北馬怡保一間小有名氣的建筑公司——成榮建筑公司。他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份公司交給自己的工作,同時也以最大的熱情學習周圍的新知識、新事物。這使得他的工作成果總是領先於人,也讓他的個人閱歷和專業能力與日俱增。短短的一年內,這位隻有高中學歷的青年人就晉升為工地主管,負責所有工地項目的運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都是工地上最年輕的人,同時也是職務最高、最有話語權的人。 為了彌補自己沒能上大學的遺憾,黃奇仁在擔任工地主管期間,見縫插針地完成了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的土木工程課程並獲得學位。與此同時,他還參加各種研討會和講習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熱心公益 樂於奉獻 在商業和專業之外,黃奇仁積極貢獻社會,熱心公益事業。他先后贊助了2000年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2005年馬來西亞全國乒乓球超級聯賽,有力推動了馬來西亞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自1980年起,黃奇仁每年為太平華聯國中(黃奇仁母校)學生福利基金捐款,以此力促華文教育。 憑借自己的作為和貢獻,黃奇仁得到了中馬兩國主流社會的諸多好評。2006年,他被評為馬來西亞太平卓越華裔人物獎;2008年,他獲選馬來西亞“年度最佳承包商獎”。在中國,黃奇仁在2010年一年就先后獲得第二屆“中華杰出商業領袖”、第七屆“十大中華經濟英才”、“中外杰出創業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作為華人,黃奇仁對中國一直保持相當的關心。事業有成后,他更是投身於促進中馬交流的事業中,尤其對中馬兩國在建筑業的合作充滿期待與信心。“中國經濟的崛起,給全球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中國和馬來西亞建筑商也應配合這項新的工作時刻快速調整步伐,迎合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成長潛力,搭上經濟成長的列車。”黃奇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