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意大利僑網報道,人們把“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說了千言萬語,想出千方百計”譽為20世紀80年代的溫州人精神。在意大利羅馬,有一位溫籍華商,他正是憑著這“四千”精神,在意大利成就了一番讓他人敬佩不已的驚人事業。 他的人生充滿著曲折坎坷;他開創了意大利羅馬華人最大的日用品批發王國;正當歐債危機的陰影至今籠罩著歐洲市場,許多商人愁眉不展,而他的事業卻逆勢做的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正當國內許多廠家擔憂收不回貨款,而廠家們見到他卻追著他要把貨物先賒給他……他就是意大利華人華僑貿易總會創會元老、總監,意大利華人百貨批發業赫赫有名的“DOLCE CAPANNA”公司的掌門人馮憲如先生。 千辛萬苦磨練人生成長路 馮憲如1958年出生於浙江溫州甌海區永中鎮滄下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父母育有他們四個孩子,懂事的他,為了分擔沉重的家庭負擔,少年就輟學勞作於田間地頭,過早地體會到人生艱辛。他放過牛、種過地、拉過板車,后因溫州要建造機場,征用了他家的田地,他又走南闖北,風裡來雨裡去做起了廢舊機床的買賣,盡管辛苦,但在社會這所“學校”裡不僅讓他歷練了人生,也讓他初嘗了經商的“甘果”。 隨著溫州出國熱,他抱著讓全家人能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在87年他隻身來到意大利闖蕩。當時華人在意大利主要從事餐飲行業,馮憲如二話不說走進了中餐館廚房,從洗碗打雜做起。五年間,他在意大利多地中餐館打過工,一直從三廚做到大廚,因他肯吃苦又肯學,他去打工的餐館老板幾乎都對他稱贊有加。 為了申請家人團聚,馮憲如來到了羅馬打工。大都市的環境和信息,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了解意大利的社情,從而尋找商機。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他開始上午出去擺地攤,專門出售一些中國小商品;下午到中國人開辦的進出口公司批發商品挨家挨戶地零星轉批出去,晚上六點到十二點又到老外餐館打工,每天做三份工作,一直堅持數年。 在后來從事日用品批發后,開始整整五年,他都是每天7、8點鐘出去,晚上10點左右才回家,風雨無阻,沒休息過一天。直到今天,公司工人來不及,他仍堅持去裝貨、卸貨,開著車給客人送貨。他說,做任何事業,首先要勤。 千方百計要為人先 馮憲如他說他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早上都要想他的事業下一步該怎麼辦。採訪中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能跟著人家屁股走,想人家沒想到的,做人家沒做過的,永遠要走在別人的前面。正是由於他的這種理念,別人學他擺地攤時,他又租用店面搞起了批發;別人批發搞的最紅火時,他卻去市郊租用倉庫搞起了華人貨物倉儲和物流;當其它華人物流行業迎頭跟上,他又全面放棄了服裝批發和物流,開創他現在的日用商品大型批發業務。 由於他貨源渠道直接,品種齊全,意大利及華人的零售商爭相去他的批發中心進貨,客戶不得不排著長隊。近年來華人大型日用品超市在意大利各地如雨后春筍一樣發展起來,他的生意發展更加迅猛。見他生意紅火,許多仿效者接踵而至,僅他公司周邊從事日用品批發的就達七、八十家。 面對挑戰,馮憲如毫不懼色,他與兒子、兒媳商議決定從加強管理,完善服務入手,率先推出建立客戶會員制度,建立檔案跟蹤,及時反饋需求信息。現在他的公司僅華商會員就有3000多家。建立優秀的推銷員團隊,對新從事的推銷人員取保底制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一切以客戶需求出發,推銷員憑其績效,最大程度分享企業紅利。率先採取200公裡外安排當地運輸公司送貨,200公國內由公司自己免費送貨制度,客戶隨需隨送。安排推銷員定期巡視,為商家櫃台直接補貨,讓商家省去很多精力。下一步公司還准備讓客戶直接在樣品間用掃描儀下單,做到一站式服務,訂齊所有貨物,由公司配好貨直接送到客戶店裡。他說,他要永遠走在他人前面。 賺錢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致富不忘回饋社會,盡管馮憲如在商海中也曾遭挫折,幾經沉浮,但他對社會工作依然舍得付出。他曾經牽頭創辦了意大利華人最早的刊物《半月談》;他倡導成立了意大利華人華僑貿易總會,為和諧僑社、促進中意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召集了慶祝香港回歸華人大型慶祝活動;他組織華人與羅馬各國移民一起舉行示威游行,抗議政府對辦理移民居留的拖拉作風,促進政府提高辦事效率,贏得了羅馬各國移民對他和對華人的尊重。 談及遺憾,馮憲如表示自己年少時沒能學好文化知識,他希望今后能與貿易總會的會長團成員一起,在傳承中華文化、推廣華人華僑子女中文教育和服務華人的公益事業中盡自己的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