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錢海芬:以報為橋 講好故事
2017年06月30日10: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

圖為錢海芬(左)與法國學者合影 (資料圖片)

錢海芬,江蘇宜興人,曾擔任浙江電視台駐巴黎特約記者,並在歐洲最大華文報紙之一的《歐洲時報》和香港主要中文報紙之一的《星島日報》法國公司分別從事過兩年的記者工作。2008年,她成立泛歐國際傳媒公司,后又創辦了中法文的《法國僑報》,關注在法華人的工作生活,並努力為中法文化傳播搭建橋梁。

  逆勢而上

  2001年底,錢海芬移居法國巴黎,在《歐洲時報》和《星島日報》4年的國外記者經歷讓她對“海外華文媒體”這個概念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她也在法國索邦大學做兼職教授,給國際經濟系的學生們教授“如何和中國人打交道”這門專題課。

  2012年1月,“報業寒冬”席卷全球,錢海芬卻逆勢而為,領導泛歐國際傳媒公司出版了中法文的《法國僑報》。而在那之前的2009年,擁有27年歷史的法國中文報紙《歐洲日報》宣布永久性停刊,惜別華人讀者。華文媒體作為海外媒體中的“非主流”,確實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

  以僑作橋

  錢海芬說,報紙的特性使其具有史料記載的功能,報紙將是后人了解當今社會非常好的載體。不僅如此,《法國僑報》的法文名字在法語中的意思是“橋”,也是“僑”的諧音,她想通過這個名字表達華僑也是中法友誼的橋梁。錢海芬還提到,海外華文媒體應更有效地“說明中國”。因為海外華文媒體與中國有許多天然聯系,最了解中國,應更全面准確有效地“說好中國的故事”,客觀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客觀表述中國的正當訴求。置身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碰撞交融的大背景中,作為現代大眾傳媒重要組成部分的海外華文媒體,不僅肩負著將海外信息與中國信息互動交流的任務,更肩負著服務華僑華人的任務,發揮著溝通中外友好交往的橋梁作用。

  2017年3月26日晚,旅法華僑劉少堯在位於巴黎19區的家中被法國警察開槍射殺。一時間,輿論沸騰,數千名華僑華人舉行集會,人們手持寄托哀思的白色玫瑰,高舉各類標語牌,呼吁“正義、真相、尊嚴”。《法國僑報》緊跟時事,制作“2017劉少堯事件特刊”,詳細報道了此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廣大中法人民對於事件的態度看法。

  正是由於她積極參與法國華僑活動,關心在法華僑的切身利益,才使得很多著名的僑團、僑領支持她的工作,也讓《法國僑報》在法國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受眾基礎。

  忠於內心

  當被問到“從中國到法國30年的記者生涯,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時,錢海芬回答說:“從中國的資深記者到法國的記者、媒體人,一路走來,我也曾因為要遵守住媒體人的底線而遭遇誣陷,惡意中傷。嘗遍了世態炎涼的同時,更體會到了真誠朋友的善意,也交到了一些始終不渝陪伴著法國僑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現在,夜半捫心自問,我問心無愧。我善待了我身邊所有的人,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干干淨淨的。因為做媒體,我也始終以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來自律並傳遞正能量。我總相信,一句話,一篇文章,影響了幾個人,多個人,天長日久,周圍就會聚集起一批正能量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歷經風雨,《法國僑報》勢如破竹,以全媒體融媒體方式在巴黎的天空下勇往直前的原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