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舞者林乃楨:白鷺翩翩三十載,舞出國門展自信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廈門舞者林乃楨:白鷺翩翩三十載,舞出國門展自信
2017年06月27日14:52  

1

三十載歲月匆匆,作為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最早的成員之一,林乃楨依然對舞蹈事業持有最初的心境。

  “跳舞這件事,摻不了一點假,就得扎扎實實練習。”為了讓更多舞者在偌大的舞台上自信表演,實現自我,林乃楨年復一年地將自己的經驗與心力全情交付團隊。

  2012年轉崗到藝術中心副主任后,林乃楨又帶領團隊走入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誕生了舞蹈詩《沉沉的厝裡情》《時節》《四海風情》等標志性作品。

  其中,《沉沉的厝裡情》斬獲文華獎“優秀劇目獎”“編導獎”和十藝節“優秀表演獎”。於今年4月推出的《四海風情》展現金磚五國不同的藝術風採、舞蹈特色,目前已走入廈門不同街道、社區,上演多場惠民演出,廣受好評。

  作為一線舞者

  引導人們找到快樂的源泉

  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前身為1993年10月組建的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初期成員均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專業廈門實驗班畢業生。林乃楨也在其中。

  剛進入小白鷺時,林乃楨的身份是群舞,但她是自信的。可1996年,林乃楨對編導提出參加福建省第二屆舞蹈大賽的想法時,卻被編導直接回絕。

  痛定思痛,林乃楨對自己做了一次深刻解析,“我的優勢是舞台表現力強,不足是缺乏感覺,高難度的動作不標准”。為了克服不足,林乃楨經常一個人對著鏡子重復練習一個動作。不上課的日子裡,林乃楨走街串巷,買無數張原版音樂碟回宿舍試聽——她不光在練習樂感,也在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獨舞音樂。

  最終,林乃楨獲得了編導的認可,在編導的幫助下用一個月的時間編排好朝鮮獨舞《庭院深深》,此獨舞劇目后來獲得福建省第二屆舞蹈大賽創造表演二等獎。

  隨后,林乃楨逐漸從群舞進入獨舞階段,先后獲得第三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金獎、第四屆全國單雙三舞蹈大賽優秀演員稱號。

  1999年,林乃楨舞蹈專場晚會在廈門影劇院拉開帷幕,這是廈門首個舞蹈個人專場。蒙古舞《草原天高任我飛》、新疆舞《都它兒女人》、藏族舞《母親》等8支舞蹈輪番上陣,讓台下觀眾如痴如醉。直到今日,這場個人專場還讓人津津樂道。

  “舞蹈不僅是肢體語言,還得走心。我跳舞的時候,常常太投入,臉都是變形的,但這沒關系,隻要表現出角色的特點就可以了!”林乃楨說,“自己跳得快樂,也讓觀眾找到快樂,這是舞者的使命。”

  三十載歲月匆匆,作為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最早的成員之一,林乃楨依然對舞蹈事業持有最初的心境。

  “跳舞這件事,摻不了一點假,就得扎扎實實練習。”為了讓更多舞者在偌大的舞台上自信表演,實現自我,林乃楨年復一年地將自己的經驗與心力全情交付團隊。

  2012年轉崗到藝術中心副主任后,林乃楨又帶領團隊走入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誕生了舞蹈詩《沉沉的厝裡情》《時節》《四海風情》等標志性作品。

  其中,《沉沉的厝裡情》斬獲文華獎“優秀劇目獎”“編導獎”和十藝節“優秀表演獎”。於今年4月推出的《四海風情》展現金磚五國不同的藝術風採、舞蹈特色,目前已走入廈門不同街道、社區,上演多場惠民演出,廣受好評。

  作為一線舞者

  引導人們找到快樂的源泉

  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前身為1993年10月組建的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初期成員均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專業廈門實驗班畢業生。林乃楨也在其中。

  剛進入小白鷺時,林乃楨的身份是群舞,但她是自信的。可1996年,林乃楨對編導提出參加福建省第二屆舞蹈大賽的想法時,卻被編導直接回絕。

  痛定思痛,林乃楨對自己做了一次深刻解析,“我的優勢是舞台表現力強,不足是缺乏感覺,高難度的動作不標准”。為了克服不足,林乃楨經常一個人對著鏡子重復練習一個動作。不上課的日子裡,林乃楨走街串巷,買無數張原版音樂碟回宿舍試聽——她不光在練習樂感,也在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獨舞音樂。

  最終,林乃楨獲得了編導的認可,在編導的幫助下用一個月的時間編排好朝鮮獨舞《庭院深深》,此獨舞劇目后來獲得福建省第二屆舞蹈大賽創造表演二等獎。

  隨后,林乃楨逐漸從群舞進入獨舞階段,先后獲得第三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金獎、第四屆全國單雙三舞蹈大賽優秀演員稱號。

  1999年,林乃楨舞蹈專場晚會在廈門影劇院拉開帷幕,這是廈門首個舞蹈個人專場。蒙古舞《草原天高任我飛》、新疆舞《都它兒女人》、藏族舞《母親》等8支舞蹈輪番上陣,讓台下觀眾如痴如醉。直到今日,這場個人專場還讓人津津樂道。

  “舞蹈不僅是肢體語言,還得走心。我跳舞的時候,常常太投入,臉都是變形的,但這沒關系,隻要表現出角色的特點就可以了!”林乃楨說,“自己跳得快樂,也讓觀眾找到快樂,這是舞者的使命。”

2


  作為文化使者

  在全球傳播中國文化

  從群舞到領舞,再到主要演員,林乃楨用了近六年時間;使中國文化讓世界知曉,林乃楨直到現在還在努力著。

  第一次走出國門,林乃楨僅僅17歲,雖說還未畢業,但林乃楨心中卻已有了國家榮譽感的概念。“那時候飛美國倒騰了一天,到了藝術節現場,剛好踩點開幕。”林乃楨回憶,“我們顧不上暈機、時差等問題,換了衣服就登台。”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很快吸引了廣場上眾人的目光,他們驚嘆,這些“小娃娃”怎麼擁有如此高超的技巧,她們在作品演繹中的流動美、隨時變化著的動態美和作品本身的文化內涵與意境,無不在傳達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沒有中國代表隊的藝術節就是不成功的!”二十多年來,林乃楨曾先后四十余次隨團出訪過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新西蘭、保加利亞、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2004年8月應中國文聯邀請,隨中國文聯藝術團赴加拿大參加“中國藝術周”巡演。2017年1月,受文化部外聯局指派、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邀請,獨自赴摩洛哥完成“歡樂春節”編舞和導演工作。

  作為大家長

  帶領“小白鷺”創新文藝創作

  6月3日,廈門劇場裡進行著緊張的考核。一隻隻“小白鷺”輪番上台,展示自己一年所學。與往年考核不同的是,從今年開始,舞者的考核都要敞開門面向百姓,並實施末位淘汰制,兩次不合格者即被小白鷺藝術中心辭退。

  這是林乃楨擔任藝術中心副主任后的又一創新舉動。“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沒有好的文藝作品。”林乃楨說。

  目前,小白鷺共有29名舞者、60多名學生,林乃楨牢記“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創造出向上向善的作品,引導社會崇德向善”的宗旨,一方面於去年邀請朝鮮、新疆、蒙古、西藏四大民族舞領域的專家來到小白鷺,對團隊進行集訓,拓寬視野;另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更加豐富,不僅有民族舞,還有芭蕾舞、流行舞等,讓“小白鷺”們接觸多種舞種,了解自身所長,提高技能。

  “舞者的青春轉瞬即逝,我想幫助他們留住點什麼。”如今,小白鷺藝術中心更推出“選星計劃”,成熟的舞者可在中心的幫助下推出個人專場,這樣一來,不僅每位舞者和學生有了更加明晰的奮斗目標,也無形中提高了小白鷺整體文藝創作水平。(鄧婕 李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