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清大使。 據非洲華僑周報報道,背井離鄉,與祖(籍)國相隔萬裡,華僑華人在非洲的日子面臨著文化差異的挑戰,面臨著適應當地生活的挑戰,甚至面臨著安全環境的挑戰。這時候,每一個駐非使館就成了華僑華人的“娘家人”。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呂友清以坦桑尼亞為例,提出四點幫助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建議,並介紹了駐坦使館的一些工作方式。呂大使認為,所有努力的核心,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第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組織對於在非華僑華人而言非常重要。我們要依靠組織團結大家,實現四個方面的目的: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防止一盤散沙的局面發生。 第二,持續不斷地開展“樹中國形象,做體面華人”的活動,增強每一個在坦華僑華人維護中國國家形象的意識。 第三,認真處理好企業生產經營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不論從事何種行業,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努力為當地人民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政府創造財政收入,妥善處理勞資關系。 第四,形成和當地政府良好的工作關系及個人關系。這也是今后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必不可少的條件。使館與坦桑總統、總理、部長和省長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溝通渠道,通過各種形式保持密切的聯系和溝通,各個僑團、各個企業也要在這方面做好基礎工作。 我們還注重和強力部門的合作。我們和警察局、移民局及內政部保持經常性聯系,中坦兩國警務方面合作也開展得非常好。近年來,這些部門工作人員主動學漢語蔚然成風,而且很多人自費學漢語,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和中國人溝通,為中國人服務。 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們堅持坦誠面對,實事求是,依法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雙方密切溝通,以雙邊關系大局為重,注意維護兩國來之不易的友好。馬古富力總統最近就表態,中國是我們的同志、朋友和親戚。親戚之間的事情,就按照親戚的方式處理。使館也提醒坦執法部門在處理問題時,做到文明執法、依規執法,避免群體性執法。 近日,當馬賈利瓦總理了解到由於工作証、居住証辦理拖沓造成在坦華人和當地執法部門產生很多矛盾,已表示將親自督促這方面的事務處理。 總之,在坦華人應主動融入當地社會,而核心在於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把我們的產品質量提高,把遵紀守法的意識提高,讓坦桑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是他們的真朋友,是兄弟,是親戚,是在真誠幫助他們。隻有得到當地人民認可,關鍵時才會有當地人民來幫助我們,當地政府來幫助我們,當地部門來幫助我們,齊心協力,解決各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