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華埠圖書館: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
2017年06月16日10: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

圖為華埠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

來源: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網站

據當地媒體報道,“紐約市鄰裡圖書館大獎”日前宣布了2017年“圖書館奧斯卡”評比的10家決賽入圍者,其中包括華埠東百老匯的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對於遠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華埠圖書館不僅是閱讀中文書籍、提高文化素養的場所,更是了解祖(籍)國文化、承載鄉情記憶的精神家園。

  

  圖書館裡享文化盛宴

  紐約華埠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於1903年開放,至今已有110多年歷史,是紐約市公共圖書館最繁忙的分支之一。館內圖書眾多,從海外華僑華人研究專著到漢英對照的語言學習資料,從中文言情小說到生活實用書籍,應有盡有。“圖書館會經常舉辦免費英文學習班、電腦網絡課程、求職講座、健康講座等活動。比如,6月15日上午11時是‘幼兒故事時間’,父母可以帶領18個月到3歲的兒童來圖書館進行故事互動,下午13時會開設中國手工藝課程,有時還會放映中文電影。”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資深圖書管理員鄔綺文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2015年建成的芝加哥華埠新圖書館,是芝加哥首座根據華裔特色、文化背景所興建的華埠圖書館。圖書館的大門位置、開放式中心和中庭等空間設計,都融合了中國人所講究的風水概念。館內的青少年多媒體空間、社區會議室以及多功能社區活動空間,為當地民眾帶來了更好的閱讀和休閑體驗。芝加哥公立圖書館系統統計數據顯示,華埠圖書館一直是芝加哥使用率最高的圖書館,平均每月人流量達2.2萬人次,圖書出借率也在全市名列前茅。

  據當地媒體報道,芝加哥華埠圖書館開幕當天,一對華裔小兄弟一口氣借了40多本書。圖書館還一度因館內人數過多,暫停民眾進入,等待入館的民眾在門外排起了長龍。

  “現在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很多年輕人覺得到圖書館借書還書很麻煩,更習慣看電子書。但是在圖書館接觸紙質書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將一本書慢慢翻完最后合上的那種感覺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在芝加哥華人徐謹看來,與當下流行的電子書相比,在圖書館讀紙質書更容易讓人投入感情。“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味道。”這種味道,既是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聯通中外成精神象征

  華埠圖書館受歡迎的原因很多。“中老年僑胞對家鄉文化的懷念、僑胞新一代對中華文化的新奇、家長們對子女中文教育的關心、外國人對東方文化的驚嘆,這些使得華埠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價值,進而演化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征。”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總結道。

  一位華裔讀者泰瑞在給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的提名評價上說,“這是我自10歲起就常去的一間圖書館,當時我還是一位新移民,完全不懂英語。在那裡我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找到中文書籍、報紙雜志等資料。如今,我已有兩個孩子,經常帶著他們回到且林士果圖書館學習中文。如果沒有這間圖書館,我可能無法保留我的中文能力,當初也不會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

  除了寄托僑胞們對於中文的眷戀,華埠圖書館內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則為當地居民們提供了重溫中華文化的平台。今年5月,芝加哥華埠圖書館聯合當地書畫協會舉辦了“2017中國書畫展覽”。數十幅來自中國書畫愛好者的翰墨作品,讓當地僑胞感受到了中國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也為美國的亞太裔傳統月增添了別樣的光彩。

  華埠圖書館受到如此歡迎,不僅僅因為它提升了華埠居民的生活質量、增進了海外僑胞的文化認同,還因為它在改善華埠形象、增進中外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德裡烏塞拉區是西班牙華僑華人工作、生活最集中的地區。去年5月,馬德裡華助中心向烏塞拉區的何塞·耶羅圖書館捐贈了300本中文書籍。“這裡並不僅僅是一個集中了中國餐館和商品的地方,更是一個集中了華人精神生活的地方。”馬德裡華人葉雪婷認為,中文書籍可以讓生活在這裡的華人子女更好地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知識,增加海外僑胞們的凝聚力。同時也為那些西班牙的中文愛好者建立了一個學習中文,探索中文的閱讀平台。

  “華埠從來就不只是海外華僑華人的聚集區,它一直在充當著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交流溝通的媒介。”葉雪婷說。

  平衡資源增閱讀互動

  雖然華埠圖書館承擔著如此重要的使命,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華埠圖書館在海外的分布很不平衡,館藏質量也參差不齊。

  對此葉雪婷坦言,與美國華埠相比,西班牙華埠的圖書館數量其實並不多,資源也相對匱乏。“雖然人們逐漸意識到華埠圖書館的價值,但我認為目前圖書館的宣傳力度不夠。要不是因為一個同學在圖書館實習,我之前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資金和空間。”鄔綺文表示,由於場地有限,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每天的節目都安排得很緊湊。“在書籍和文化資料方面,包括音像資料等,需要國家對地方華埠更大的支持。國內目前龐大的藏書量,正好能夠彌補海外中文圖書‘飢荒’。在場地等硬件設施方面,一是需要華人社團盡量整合資源,避免分散﹔二是最好與當地圖書館結合,建立中文館藏。”李斧建議說。

  “我覺得如果想要帶動華埠圖書館的發展,可以多搞一些互動交流活動,促使人們更頻繁地去那裡。”據葉雪婷介紹,大部分的西班牙圖書館有多個閱讀俱樂部,大家看完同一本書后聚在圖書館共同討論,形成一種相互學習促進的氛圍。“此外,華埠圖書館的店員比較少,如果有更多的店員就會更及時地為當地居民進行推薦或服務,提高人們的閱讀積極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