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印尼風光(資料圖片)
有這麼一位父親,不僅自己放棄在中國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而且還先后動員3個女兒也放棄了工作,赴印尼從事中國民族器樂的教學,傳播中國民樂,成為印尼社會了解、學習中國民樂的一扇窗口。他就是印尼雅加達弘華音樂學校校長吳章義。
吳章義1957年出生,畢業於福建省福清藝術學校。因為對中國民樂的痴心,在日本留學期間,他便組織樂隊走遍日本各大城市,為日本民眾演奏中國民樂,所到之處大受歡迎。
回國后,吳章義加盟福建省閩劇團並活躍在戲曲舞台上。2006年,在與福建籍印尼華人的聊天中,吳章義了解到華人眾多的印尼,因為被人為禁絕中文幾十年,完全接觸不到中國的民族音樂。
“到印尼傳播中國民族器樂!”2007年,吳章義舍棄了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來到雅加達,創辦了弘華音樂學校。
他還動員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1年、在北京有穩定工作的三女兒一同前來。與三女兒“扎根”印尼后,吳章義又動員分別在福建省越劇團樂隊的大女兒和在中學當音樂老師的二女兒也來到雅加達,成為印尼華人樂壇傳為美談的“父女檔”。
歷盡波折從中國帶來各種民族樂器,吳章義“文化使者”的豐滿理想從踏上印尼土地的那一刻起便飽嘗了現實的“骨感”。“學校剛開辦頭3個月,隻招到了2名學生”,回想起那段經歷,吳章義直呼真是“很難”。
好在“輕舟終過萬重山”。辦學10年,弘華音樂學校已培訓中國民族器樂學生上千人,其中有五六歲的孩童,也有80多歲的老人,他們在該校學習二胡、笛子、古箏等的演奏。
2011年1月,該校代表印尼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華人藝術節,獲得3金6銀2銅的佳績,轟動印尼樂壇,也使印尼華人的民族音樂首次登上世界舞台﹔在2012年廣西南寧的“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上,吳章義率領樂團,表演了《印尼之寶》和《你好,萬隆》,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獎,受到中國和東盟觀眾的歡迎和好評。
如今吳章義正在做融合中國和印尼民族器樂的嘗試。他說,音樂無國界,中國幾千年來有眾多名曲傳世,而印尼的不少優秀音樂作品也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用兩國民族樂器合奏兩國優秀曲目,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