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華人故事】嚴歌苓:“《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2017年05月08日10: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

  圖為根據《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劇照。

  資料圖片

美籍華人嚴歌苓是當代著名華文作家,近日,她的新書《芳華》面世。

  嚴歌苓保持每年出一本書的節奏,面對讀者的驚嘆,她說:“我不寫怎麼辦呢?我讀書的時間也留出來了,做飯的時間也留出來了,我精力大概太旺盛了吧。”

  從前嚴歌苓總在寫別人,這一次,她“觸摸”自己。小說原本叫《你觸摸了我》,嚴歌苓的朋友將小說推薦給了導演馮小剛,結果看完后,馬上拍板,決定改編成電影。他建議重起名字,嚴歌苓想了幾個名字:《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最后用了《芳華》。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她在軍隊待了13年,從1971年12歲入伍一直到25歲,整整跳了8年舞,最后卻發現“我喜歡舞蹈,舞蹈卻不喜歡我”,棄舞執筆,才有了今天的小說家。《芳華》有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她講述上世紀70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被挑選出來,進入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嚴歌苓化身為書中的女兵蕭穗子,以她的視角記述、回憶、想象。

  “這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有很多我對那個時代的自責、反思。”採訪中,嚴歌苓強調了好幾次。“寫這個故事所有的細節不用去想象、不用去創造,全是真實的,我寫這座樓,就回憶這裡的地形地貌,哪裡是排練廳,哪裡是練功房,腦子裡馬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嚴歌苓稱《芳華》是一次非常自然的寫作。

  嚴歌苓是出了名的勤奮刻苦,這種品格她自認為是來自母親的影響。寫《小姨多鶴》,她專門跑到日本住進長野一個村子,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寫《媽閣是座城》,為了刻畫賭徒的心理,跑到澳門賭場擲金“體驗”。寫《陸犯焉識》時,又特地去青海勞改農場採訪……但這一次沒有,《芳華》的文字好像就生長在記憶的原地,等著嚴歌苓撿拾、組合。

  《芳華》塑造了一組文藝兵群像。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芽。質朴善良的“好人”劉峰、因不良習氣被集體歧視的何小曼以及林丁丁、郝淑文、蕭穗子等情感的纏繞、交集,大相徑庭又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小說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開他們命運的流轉變遷,有著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復雜感懷。

  “我們是信奉平凡即是偉大的一代人。”嚴歌苓在書中寫道。她將“平凡即偉大”的極致傾注到小說中的“好人”劉峰身上,他超乎常人的心靈手巧、超越自我本能的善良和利他心,他以“模范標兵”的姿態在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卻因一次“觸摸事件”遭遇人生巨大轉折。這是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中最直接地傾情贊美男主人公的一部作品,她自述也是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對當年的愚昧、淺薄深深的懺悔。這種自責緣於“那樣一個英雄,我們曾經給了他很多的褒獎和贊美,但卻沒有一個人把他當真正的活人去愛他。你做好人在女性眼裡是沒有用的,你把他推到榮譽的高端,一切都是空的。”

  嚴歌苓說,一個創作者最大的幸事就是運氣,你筆下的人物忽然反過來驚喜到你。“我沒有設計,他怎麼會這樣說呢——其實你當中埋了許許多多的邏輯在裡面,到這時候他一定這麼說的——他說完以后,這句話或者一個行為反過來讓我大吃一驚,這就是你寫到最棒的地步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