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西班牙華人食品店可謂“是非不斷”。“違規售酒”屢屢被一些當地社會組織和媒體拿來大“做文章”。尤其是在一些突發性的社會事件和民眾怨言較大的社會問題上,華人食品店屢屢被歸結為“問題的根源”,成為無聲的“替罪羊”。
“塞維利亞聖周踩踏事故”
4月14日,正值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傳統宗教節日“復活節”。當天凌晨4時左右,在南部城市塞維利亞舉行的宗教游行慶祝活動中,有人因為酗酒,發生了打架斗毆事件。后來,這一狀況發展成為擁擠人群的恐慌和騷動。
事后,在總結反思事故發生原因時,塞維利亞當地宗教界、新聞界、商界等社會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據介紹,不僅是今年,在2000年、2005年、2009年、2015年的游行中,同樣也都發生過安全事故。對於游行中所出現的事故,塞維利亞天主教兄弟會主席表示,主要原因是“酒”。
塞維利亞餐飲業協會主席則更進一步地認為引起“酒患”的原因是中國人的食品店等商家。在發生事故的時候,當地的餐館和酒吧都早已關門了。那麼造成事故的酒水是哪裡來的呢?該協會主席表示,街頭酗酒問題的根源在於對那些違法售酒的商家沒有進行有效的管控。在聖周時,中國人的商家、電話亭、食品店,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擅自改變經營范圍,銷售酒水。
如此,華人食品店竟成了塞維利亞聖周踩踏事故的罪魁禍首。
酗酒少年進醫院與之無關
4月24日,西班牙南部穆爾西亞市一名13歲女孩在慶祝當地一個節日時,喝了半瓶“朗姆酒”。45分鐘后,這名少女因為酒精中毒,而陷入昏迷,被送入當地醫院搶救。
在報道這一事件時,當地有媒體引用一位醫院裡患者家屬的話說:“聽說,孩子們是在一家中國人店裡買到酒的。”“我的一個家人也在住院,他碰到了認識那個醉酒女孩的人。”
雖然后來醉酒女孩脫離危險,但此事並沒有結束。當地媒體強調了青少年街頭酗酒問題嚴重以后,就介紹說,他們對事發區域的華人食品店就此事進行了走訪。對於向未成年人售酒一事,所有的店主都予以否認。雖然華人否認了,但報道中將“禍水”引向華人食品店的導向性卻是非常明顯的。
如何擺脫“替罪羊”角色
縱觀這幾次華人食品店成為一些嚴重和尖銳社會問題“替罪羊”的事件,可以看出,那些潑“污水”的組織和媒體都是缺乏事實依據,或者說是缺乏有效証據的。僅僅根據自己的刻板印象,或是道聽途說,就“嫁禍”當地華人食品店,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公的。
此外,青少年街頭酗酒以及在夜間及節假日活動中滋事擾民等問題,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復雜社會問題。這其中不僅包括違規售酒,更涉及到家庭教育、社會風氣、市政管理等諸多方面。
華人面對違規售酒的指責,也應該反思,為什麼一出現問題,或是提到酗酒問題,西班牙當地首先想到的就是華人食品店?中國有句話叫“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所有的華商都能嚴格堅持守法經營,不授人以柄,那麼面對指責,自然也會回應得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