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加拿大" />
圖為加拿大華裔伍鳳儀(右)在當地時間4月3日,以51.3%的支持率當選為眾議院議員,現任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中)表示祝賀。
資料圖片
近日,加拿大為5個國會眾議院議員的空缺席位進行補選。據公布的補選結果,在安大略省的萬錦-康山選區,代表執政的自由黨出戰的華裔候選人伍鳳儀成功擊敗對手,成為新的國會議員。加拿大聯邦眾議院共338個議席,伍鳳儀的當選令其中的華裔議員數增至7人。華人的積極參政,使其在海外的話語權逐漸增強。
踴躍:海外華人頻參政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過去歐洲很少有華人政治家,“因為他們大多不願意參與政治生活,而是傾向於經商掙錢”。在英國,華裔一向被視為“沉默的大多數”。
如今,情況卻大不相同。
現在的歐洲政壇,華人身影不斷涌現。既有保守黨成員麥大粒成功當選為英國首位華裔國會議員,改寫了英國華人參政的歷史﹔也有楊明在法蘭克福市外國人參事會上被選為黑森州外國人參事會參議員,這意味著首次有華人進入德國州一級參政議政機構。
哪怕不能競選,華人也對選舉表現出了很高的參與熱情。今年的荷蘭大選,就有眾多華人參與其中,行使自己的投票權。有些人雖然沒有投票權,但還是積極對大選進行討論。荷蘭媒體人王磬在大選當天還組織了“大選觀選團”,先后抵達了6個不同城市的投票現場,觀察投票細節,了解選民想法,表達參政意願。
近年來,在華人社區的支持下,華人的參政情緒不斷高漲。除歐洲外,日前,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尤市前華裔市長李瑞麟也在競選連任市議員。於2012年當選貝爾維尤市市長的他,不僅是該市首位華裔市長,還是首位少數族裔市長,頗受市民愛戴。
西雅圖地區移民律師曹霄鶴表示,李瑞麟是社區久經考驗的華人政治領袖,是華人社區的一個象征。在他看來,華人社區對李瑞麟競選的態度,是華人參政意願的表達。在貝爾維尤這樣一個華人密集的城市,華人支持代表本族裔利益的政治家競選,証明了華人的團結,也有助於新移民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增強話語權。
發聲:有意願且有能力
早前海外華人不願意融入當地、參與海外的政治生活,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知識水平不夠。正如美國洛杉磯中華總商會會長庄佩源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的那樣,70年代的老移民,其中許多學歷、英文水平都不夠,真正能參政的人並不多。在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看來,“在國內以中文教育為主的華人,到了海外后,不可避免會遇到語言問題。即使日常交流沒問題,也很難達到母語的熟練程度。”
而近年來移民到海外的華人,無論是語言水平,還是專業知識,都比以前那些普通的老華工好很多。這能讓他們無障礙的融入當地生活。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讓華人在海外參政議政的能力得以加強。
此外,華人的參政意識,也是影響華人參與政治生活的關鍵因素。有些華人認為,相比於參政議政,更重要的自然是賺錢,所以他們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競選,甚至放棄投票權。
參政意識的覺醒,源於政治對生活的影響。“許多新移民到海外的華人會逐漸意識到,在海外生活一定要有政治力量才能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保護整個族裔的利益。”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當華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如資源分配、子女上學、房屋規劃等都受到政治的影響時,他們會日益發覺現在有必要參與當地政治,需要多發出一點聲音。”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紐約羅斯李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瀾濤律師也表示,華裔越來越意識到,要捍衛自己的利益,就要在政府裡有自己的聲音,就必須從政!
華人通過積極參政融入當地社會的做法,深受各國政府的鼓勵。日前,美國弗吉尼亞州費郡共和黨委員會就舉行了助選義工表彰大會,感謝2000多名義工在過去一年的投入與貢獻。來自德拉尼斯威爾選區的華人陳大衛,榮獲了該選區“最有價值義工獎”。這不僅體現了共和黨對華人助選工作的認可,還彰顯了費郡華人參政熱情的高漲,及對主流社會的不斷融入。今年,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其舉辦的雞年新春招待會上,也表彰了英國華人為主流社會所做的巨大貢獻,表示希望在2020年的英國大選中,看到更多的華裔參選。
社區:溝通內外族裔
在海外參政對華人來說也非易事。除參政意願外,競選者本身的素質和社會背景同樣需要考慮。張應龍認為,“參政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個人能力,包括社會關系、活動能力等,這些都是挑戰。而且參政需要經濟支持。”此外,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也是華人在參與政治生活的過程中不可消除的障礙。
華人參政的背后,是華人社區的支持。
一方面,華人社區能給競選華人提供資助,包括資金和人力支持。正如蔡文耀所說,“競選需要的不單單是人的支持,還要錢的運作。華人社區在鼓勵華人參政方面能起到直接作用,既能提供資金支持參選人進行競選活動,還可以發動社區會員及僑社其他社團,團結一致,共同支持同一個參選人。”
另一方面,華人社區能將華人與華人、華人與其他族裔團結起來,起到加強聯絡與溝通的作用。華人社區既能將大家組織起來,在華人團體內部進行溝通協調、相互支持,還能加強華人與社區所在地其他民族或其他族群的溝通與聯系。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華人能當選並不是因為這個地方華人人數多,而是得益於其他族裔的支持。在華人社區的作用下,大家可以幫忙對其他族裔進行宣傳、溝通,來介紹我們的參政者、候選人,這相當於幫助候選人開展拉票工作。” 張應龍說,“所以社區工作的一種就是通過自己的直接力量來投票支持候選人,另一種則是通過社區成員與其他族裔的溝通來爭取其他族裔的支持,以使參政取得更好的成績。”加拿大中國工商聯合會會長滕達也表示,華人社區不僅是華人政治家強有力的后盾,同時也要和其他族裔及黨派的議員保持禮尚往來的關系。
在華人社區的支持下,海外華人積極參政,不斷進取。其參政的初衷,應是造福一方百姓。“華人參政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是要為當地華人服務,為華人謀求福利,為華人爭取更多利益。”庄佩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