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川新縣城俯瞰圖
“當大紅燈籠,點燃茂盛的希望,飲一杯滾燙的烈酒,穿過北風和春天一起上路,一起歌唱……”抑揚頓挫的朗誦聲久久回蕩在北川中學紫荊禮堂。那是中國當代詩詞作家阿紫對偉大生命和美好希望的熱切呼喚。
據悉,這次大型詩歌朗誦活動是由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文化講堂”的一部分。阿紫等藝術家為北川中學的師生帶來了近10個詩歌朗誦節目。他們希望通過詩歌的形式,傳遞感悟生命、學會感恩的正能量。除了四川省北川中學以外,他們還走進湖北省荊州中學,為學校師生帶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文化洗禮。
溫暖人心的表演
“‘親情中華·文化講堂’活動從2016年就開始籌備。但是由於種種因素,一直未能成行。為了活動的成功舉辦,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3月2日和3月3日,阿紫等藝術家分別為湖北省荊州中學的“珍珠班”學生以及四川省北川中學的學生們帶來了兩場精心准備的表演。
3月2日上午8時,荊州中學“珍珠班”學生早早地在逸夫館迎接藝術家們的到來。學生們身著統一校服,坐姿端正,並提前准備了手語節目。隨著一首《感恩的心》緩緩響起,近200名學生一邊吟唱歌曲,一邊表演手語,現場氣氛壯觀而又溫暖人心。在近3分鐘的節目中,在坐嘉賓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攝影留念,希望記錄下這美好而難忘的時刻。
伴著舒緩悠揚的音樂,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黃曉麗和北京市語言學會朗誦研究會會員若丹用朴實無華的語言將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現場很多嘉賓和學生紛紛感動落淚。
“我們要用愛,給予世界光芒,讓我們相親相愛,相助相幫,成為一浪高過一浪,波瀾壯闊,不可阻擋的中國力量!”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會長於同雲用渾厚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為荊州中學和北川中學的師生呈現一首極具愛國情懷的詩朗誦——《中國力量》,展現出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和中國的偉大力量,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聽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
詩人阿紫親自朗誦詩歌《英雄》來感謝所有有傲骨、有擔當、為國家付出努力的奉獻者。這將大家的思緒帶回到2008年地震之后,每一個重建家園的北川人都是英雄。中國僑聯常委、四川省僑聯主席劉以勤稱:“北川中學凝聚了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華僑華人的愛心,選擇在這裡舉辦文化講堂,也是希望用詩歌為學生們帶來溫暖和力量,希望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奮發向上。可以說,詩歌給人以力量,僑愛讓人行走遠方。”
傳統文化的邂逅
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於推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阿紫發起的“我為母親寫首詩”項目活動,就是呼喚人們對母親的愛,傳遞愛的力量。這背后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和家國情懷。
若丹朗誦道:“就讓我們做一回父親可以依靠的大山,做一回母親可以避風的港灣。”正如詩經曾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也如漢代劉安在《勸孝歌》中寫道,“慈母愛子,非以為報也。”
荊州市僑聯主席張俊表示,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與當代詩歌創作者、藝術家並肩扛起,鼎力擔當,聯合舉辦的“親情中華·文化講堂”走進校園活動,就是祈願至德之教,弘揚中華文化,為青少年創造一個智慧仁愛、積極向上的精神家園。
於同雲和張立春朗誦《我的祖國》中有一段尤其令人難忘,“雖然我的道路布滿荊棘,我仍會用沸騰的蹄聲,擊打鋒利的苦難,奔赴向你。”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倡的愛國精神相當契合。正如孟子曾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種偉大的愛國情懷也體現在新北川中學的援建中。據劉奇介紹,2008年地震后重建的北川中學,是由中國僑聯發起的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向全球的海外僑胞募集資金建立起來的。在祖國危難之際,海外華僑華人紛紛伸出援手,援助災區建設,就是這個時代愛國情懷的偉大體現。
記憶猶新的回憶
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詩歌朗誦中涉及到母愛的部分以及阿紫老師最后在講座中分享她心得的部分,使得這次活動對北川中學的學生和老師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學生和老師,曾經都有過特殊的經歷,知道什麼是大愛。這次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在內心能夠引起強烈共鳴的,就是愛、大愛、母愛、父愛。同時,這是地震9年后,劉奇再回北川,我們依舊感到很親切。”
活動結束后,荊州中學“珍珠班”學生代表龍天羿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對於我來說,能夠聆聽到這麼高水平的詩歌朗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這也讓我再次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僑聯以及社會的關懷,我會銘記在心。希望自己可以多學習一些詩歌,不斷為社會、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荊州中學所有參加本次活動的學生都是“珍珠班”學生。據悉,“珍珠班”學生是當地滿足“兩特一優”(家庭條件特別貧困、升學成績特別優異、思想品德素質優秀)條件的學生。中國僑聯每月給予這些學生一定的生活補貼。湖北省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汪純露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他們更加懷有感恩之心,這些活動也能激發他們更多的愛家、愛社會和愛祖國的感情。”
正如劉奇所言,“‘親情中華·文化講堂’活動的第一站設立在荊州意義非凡,自己作為‘珍珠班’計劃的實際參與者,希望這些學生可以有所感悟、有所收獲,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擴大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