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何香凝:親歷中國百年政治風雲(百年僑領③)
白  婧
2018年07月25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香凝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這樣一位傳奇女性:近百年的人生,歷經清王朝、北洋軍閥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參加舊、新民主主義革命,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見証了民族與國家命運改寫的軌跡。

她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百年政治風雲中的偉大女性、新中國僑務工作和僑務政策的奠基者之一何香凝女士。

何香凝早年與夫君廖仲愷一起東渡日本求學,其間追隨孫中山先生積極發動華僑支持革命,是同盟會的第一批女會員。孫中山先生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后,她和廖仲愷堅決擁護、堅定執行。

她是中國女權覺醒的先驅,1924年在廣州組織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活動,並請廖仲愷到場支持,鼓舞了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婦女解放和國民革命的洪流中。

廖仲愷遇刺后,她毅然帶領一雙兒女繼續投身革命。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她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共產黨與人民的隊伍。

抗日戰爭爆發后,她積極奔走,呼吁國際友人和海外僑胞捐款捐物支援中國抗戰。華僑每捐一筆款,她就送一幅畫。何香凝在繪畫方面有著很高的藝術天分,而且始終將繪畫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相連,以此表達希冀中華民族覺醒奮起的理想和情懷,尤以雄獅、猛虎、寒梅題材最為出色,享譽海內外。

對於各種漢奸賣國行徑,她毫不留情地嘲諷和痛斥。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有這樣一個故事。1935年5月,日軍進犯華北,蔣介石被逼簽訂《何梅協定》,拱手讓出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消息傳來,何香凝義憤填膺,隨即派人把一條舊裙子裝進包裹送給蔣介石,她在裙子上題詩道:“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赴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包裹中還附寄一副續范亭的對聯:“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廁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頑”。何香凝借這副對聯,把蔣介石喻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廁所怪石,可見其愛國之心切!

何香凝的愛國精神亦貫穿在其一生難以割舍的華僑情結當中。新中國成立后,何香凝被任命為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她想僑胞所想,急國家所急,在愛僑護僑,鼓勵僑胞與當地人民長期友好相處,為華僑、歸僑、僑眷正當權益陳情呼吁的同時,滿懷熱情地引導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和支援新中國建設。

在她的主導下,僑務工作確立了“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和“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原則,制定了保護僑匯和華僑投資、鼓勵僑生回國升學、接待安置歸難僑以及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努力糾正極“左”思想對歸僑僑眷沖擊的一系列具體僑務政策,她因此被僑胞親切地稱為“華僑慈祥的貼心人”。

與此同時,在“冷戰”格局中國處於不利國際環境的形勢下,何香凝率領各級僑務部門全力以赴,每年爭取的僑匯收入以及歷屆“廣交會”2/3華商的參與,確保了新中國對外貿易收支的平衡。

改革開放后,為進一步發揮華僑華人、歸僑僑眷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統一大業中的積極作用,在鄧小平親自主持下,僑務機構得以恢復和重新設置。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及其孫廖輝先后擔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以何香凝為代表的老一輩僑務工作者開創的僑務工作理念,得以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光大。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

(責編:實習生、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