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邵逸夫:心系中國高等教育的影視大亨(百年僑領④)
張 晶
2018年08月01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邵逸夫是享譽海內外的華人楷模之一。他數十年致力於香港影視業發展,打造“東方好萊塢”﹔他樂善好施、興學助教,創立的“邵逸夫獎”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國家主席習近平評價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民祉,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正因如此,他在香港和內地享有極高的聲望。

邵逸夫出生於上海,少時在大哥邵醉翁的帶領下涉足電影行業。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拍攝了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開創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時代。1928年,邵逸夫遠赴南洋協助三哥邵山客經營電影發行公司。在此期間,他因購買電影器材第一次走進好萊塢,震驚之余立下了要建一座“東方好萊塢”的宏願。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創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其后拍攝了千余部華語電影,並成功將中國功夫電影帶到了西方。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造就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影視巨星、金牌導演和編劇。

邵逸夫雄霸香港影視業幾十年,堪稱“電影大王”,亦始終難舍愛國之情,未忘報國之志。他於1973年創立“香港邵氏基金會”,對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數十年間在中國內地捐資超過了47億港元,建設6000余個教育和醫療項目。2002年,他還在香港設立“邵逸夫獎”,表彰杰出科學家,以推動中國和世界科學事業的進步。

1977年,邵逸夫從倫敦接受爵士勛銜返港時,成千上萬香港市民接機迎候。當有記者問到邵氏公司制作的影片《表錯七日情》票房突破千萬,賺了多少利潤時,邵逸夫笑著說:“賺了多少不是問題,捐了多少給國家才是重要的事,人說賺錢難,但有了錢怎樣去用,把錢用在最適當的地方,那才是更難的事!‘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這就是我的人生信條!現在的中國很窮,需要很多金錢來辦學校發展教育,建造醫院治理患病的人。我的財富取之於民眾,應用回到民眾。”這樣的回答,讓在場的民眾都感到震撼,也讓大家看到了這位慈善家的眼界和境界。

1986年1月,邵逸夫捐款1億港元給香港中文大學,用於興建“第四書院”(后命名為“逸夫書院”)。談到這筆捐款時,他說:“講到培育人才,最要緊的就是要快。尤其是師資,更加刻不容緩,中文大學第四學院明年春季落成,到時候第一批有600個學生可以入學,你說我有多歡喜呢!”邵逸夫的這段話,實在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

他對內地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同樣傾注了熱情。1985年,他向內地捐出第一筆款項1億港元,幫助內地高等院校興建圖書館或科技館。他堅持認為:“培養師資尤為重要,一個先生可以教50個學生,10個就可以教500個,這樣作用就大了。”如今,內地數十所高等院校建有以其名字命名的“逸夫教學樓”、“逸夫圖書館”、“逸夫體育中心”等。

為表彰和銘記邵逸夫對教育、科學事業的鼎力襄助,1990年5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我國所發現的第“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他所捐建的各個“逸夫樓”,正如他所願,培養著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材,必將為香港和內地更加美好的明天建功立業。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 

(責編:實習生、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