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萬立駿出席“中國僑界貢獻獎”評審工作會議
2018年04月20日15:08  來源:中國僑聯

4月19日,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 評審工作會議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召開,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萬立駿出席並講話。

71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王中林﹔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徐政和﹔德國漢堡大學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 中科院院士趙進東﹔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曹曉風﹔中科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王文生﹔“長江學者”評審專家、國務院國家教育督導團專家孫河川,國家人社部、中國科協、中科院北京分院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共11位評審委員,及評委會法律顧問、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靂教授,中國僑聯副秘書長、經濟科技部趙紅英部長等同志出席評審工作會議。

72

73

74

萬主席代表中國僑聯對各位專家表示感謝和歡迎,認為此次評審委員會層次很高,並向專家們介紹了華僑對我國經濟、科技事業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萬主席指出,機構改革給僑聯組織帶來了新機遇和新使命,僑聯組織平台好、渠道多,大有可為,表示要促進“科僑聯動”,更好發揮作用。萬主席還和評審專家們就獎項評審的程序、規則、時間、數量等進行了討論。

75

“中國僑界貢獻獎”於2009年經中央審核后批准保留,並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備案,是面向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正部級獎勵﹔表彰周期為兩年一次,獎勵近兩年來創新創業成就突出、科研成果顯著、對社會貢獻較大的僑界人才。設立以來,先后獎勵過黃大年等一批僑界創新創業杰出人才,以及黃大年領導的“移動平台探測技術研發團隊”等一批優秀創新創業團隊、成果和企業,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王兆國、陳至立、萬鋼、路甬祥、李海峰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等都曾為“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者頒獎。到2016年,已經先后評選過6屆,共評出創新人才806名,創新成果367項,創新團隊202個,創新企業86家。2018年將評選表彰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

76

77

78

79

8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