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至11日,新春佳節前夕,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在雲南昆明慰問僑界群眾,走訪基層僑聯組織,與省和市州僑聯干部座談,為他們送上新春祝福,並就如何做好僑聯工作開展調研。他強調,雲南僑聯組織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發展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戰略定位,主動融入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堅持“兩個並重”“兩個拓展”,把准僑情變化,扎實開展工作,凝聚僑界力量,為全省實現跨越式發展、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新時代展現出新氣象、新作為。
知僑、懂僑、愛僑,更好為黨和國家凝聚僑界人心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是我國大僑鄉之一。萬立駿走訪雲南省華僑歷史學會、雲南省僑聯越柬老歸僑僑眷聯誼會、緬甸歸僑僑眷聯誼會、印尼歸僑僑眷聯誼會、南僑機工暨眷屬聯誼會、歸僑僑眷知識分子聯誼會、新馬歸僑僑眷聯誼會,代表中國僑聯給廣大僑界群眾拜年。他仔細詢問每個僑界社團的會員情況、所聯系的歸僑僑眷數量、開展了哪些活動,勉勵他們積極發展新成員,注意聯系留學歸國人員,培養年輕一代。他說,雲南僑情可以概括為“兩個光榮、一特、一多”,即雲南僑聯有光榮歷史、光榮傳統,僑鄉文化有濃厚的抗戰文化特點,苦僑、難僑、少數民族僑多。僑聯組織及其所屬社團要做好基礎性工作,切實掌握工作對象有哪些、分布在哪裡、從事哪些職業和行業,先把僑胞找到、聯系上,再“組織起來、活躍起來、行動起來、貢獻起來”。
南僑機工是廣大華僑華人參加抗戰的代表。萬立駿來到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社區,參觀南僑機工歷史文化展覽,並登門看望雲南省唯一健在的南僑機工、100歲高齡的羅開瑚。萬立駿表示,南僑機工為運送抗戰物資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不會忘記,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要進一步建好社區、辦好展覽,讓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多到這個地方來,用身邊人講述歷史,用老僑心系祖國、回國抗戰、奮不顧身的事跡,感召年輕一代增強奮斗精神,自覺為國家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要樹立更大的視野,延伸這段歷史,挖掘抗戰時期友好國家對我國的支援和幫助,為新的時代條件下加深中外友誼、促進世界和平提供啟示和指導。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慰問困難僑界群眾是這次調研的一個重點。萬立駿入戶慰問了3戶困難歸僑,了解他們的健康和生活情況,叮囑基層僑聯的同志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萬立駿深入華僑新村,集中走訪僑界群眾,慰問11位困難歸僑,憶僑史、敘僑情、暖僑心。他對數十位歸僑僑眷說,新春佳節馬上就要到了,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來看望大家,給大家拜年。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僑聯,關心僑界群眾。來到大家中間,真切感受到大家發自內心地愛黨愛國,發自內心地擁護總書記。在黨中央領導下,僑聯會努力做好工作,把僑胞聯系好、服務好,做大家的貼心人。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雲南省僑聯法律服務中心,萬立駿說,隨著世情、國情、僑情變化,僑胞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新問題。僑聯要關注這些問題,傾聽僑胞呼聲,反映和維護僑胞合法權益。僑聯法律服務中心要匯聚各方面力量,為僑胞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同時加強對身份証辦理、國籍變更等問題的研究,提出好的對策和建議。
善於借助黨委政府搭建的平台,積極助力新僑創新創業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是我國最早最大的脊髓炎灰質炎系列化疫苗和甲型肝炎系列化疫苗生產基地。萬立駿走進研究所生產車間,了解生產流程和技術原理,詢問企業管理和產品銷售情況,並與相關負責人和海歸科技人員座談交流。萬立駿說,加快疫苗研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提高全社會科學防治水平,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要抓住政府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機遇,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創新體制機制,借助僑的資源,挖掘、引進和培養、儲備人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研發和推出更多針對我國需求、符合國際標准的疫苗產品,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為了解僑聯小組、新僑創新創業聯盟等組織運轉情況,萬立駿到雲南省昆明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新僑人才的聚集地和創新創業基地——銀河科技園調研。在智慧農業、設施農業、高效節水智能灌溉、水肥一體自動施肥系統、農產品電商等展區前,萬立駿與園區負責人、企業負責人、技術專家、新歸僑代表深入交流。智慧農業布點的地塊有多大?農業物聯網投入的資金是誰出的?農業監測數據如何與大氣、環境、氣象、農產品銷售等需求結合起來?公司有多少員工,經營收入有多少,盈利的點在哪裡?農業無人機的特點在哪裡?太陽能板效率如何?光伏大棚有什麼優缺點?網上銷售的特色農產品有哪些?
萬立駿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端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雲南正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僑的群體在這方面有不少優勢。大家在國外時間長,了解農業科技發展前沿,人脈廣泛,資源聚集。現在,國內機會多、市場大,國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三農”政策,投入了大量物力,搭建了很多平台。大家要珍惜國家提供的機遇和條件,找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借助這些平台,逐步做起來,既實現自己的夢想,又為地方發展作出貢獻。
萬立駿指出,促進新僑創新創業是僑聯為大局服務、為僑服務的重要切入點。僑聯要切實當好橋梁紐帶,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深入了解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發展自身事業的需求,通過地方僑聯、大學僑聯和校友會聯動的方式,把兩方面的需求串起來,做好聯絡、服務和對接工作,把這項接地氣、聯系基層、服務僑胞、服務地方政府的事情做扎實、做出特色、做出影響。
加強調研、深化改革,讓僑聯緊跟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11日上午,萬立駿與雲南省僑聯專兼職副主席、僑聯界別政協委員、機關部門及社團負責人和保山、德宏、迪慶僑聯干部代表一起,研討交流僑聯工作。
在聽取大家發言后,萬立駿對雲南僑聯組織推進改革、心系僑胞、分類開展工作、宣傳僑鄉文化、干部工作熱情等給予肯定,並向大家傳達了中央書記處關於僑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介紹了中國僑聯九屆六次全委會議有關安排部署。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僑聯工作高度重視,先后出台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僑聯工作的意見、中國僑聯改革方案,對僑聯改革發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將迎來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各級僑聯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層,摸清僑情,埋頭苦干,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萬立駿強調,僑聯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團體,有著光榮的傳統,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了獨特作用。進入新時代,僑聯工作應當做什麼、應當怎麼做、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總結基層經驗,深化僑聯改革,把僑聯工作做得更有時代感、更富實效性、更受僑胞歡迎。
一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不要忘記僑聯的性質和責任。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不移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僑聯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加強僑聯系統黨的建設。
二是要織好僑聯“兩張網”,不要閉門辦僑聯。要聚焦主責主業,樹立大僑務的理念,織好僑聯系統內部的組織網絡和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網絡,主動請示匯報,加強工作協同,倍增服務能力,放大工作效應。
三是要講究實際效果,不要流於形式。既要轟轟烈烈,擴大工作影響面,更要扎扎實實,重點打造一批服務大局、服務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工作品牌,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各方面的認同。
四是要圍繞中心、做好規劃,不要順水推舟。要立足僑聯職能定位,主動思考,主動作為,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脫貧攻堅、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准工作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
五是要創新發展,不要墨守成規。要緊跟時代步伐,准確把握僑胞聯絡、溝通、聚集的新趨勢,注意借鑒黨政部門、其他群團組織的有益經驗,善於運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理念新方式,創新僑聯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機制。
六是要眼睛向下、加強基層,不要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薄弱環節,使僑聯基層組織覆蓋有一個較大提升﹔加強基礎建設,在數據、制度、標准、流程、方法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規范和模板。
七是要做內行專家,不要做外行。要按照增強八個方面本領的要求,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僑聯工作業務的基礎上,深入鑽研、深耕厚植,努力成為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專家。
調研期間,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豪會見萬立駿一行,雙方就新時代僑聯改革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寧,中國僑聯組織人事部部長姚林楠、權益保障部部長張岩,雲南省僑聯黨組書記和向紅、主席李嶸等一同參加有關走訪慰問和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