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謀劃做好新時代新僑人才工作,中國僑聯於2017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新僑人才工作座談會。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僑聯主席邵旭軍,部分中國僑聯特聘專家,中科院專家,北京、山西、四川新僑人才代表以及高校僑聯負責人共40余人參加座談會。中國僑聯副秘書長、經濟科技部部長趙紅英主持會議。
與會專家圍繞新僑人才如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在新時代更好發揮作用等話題做了發言。大家建議,應利用新媒體等手段以更新穎、更貼近僑胞的方式加強僑聯的宣傳工作﹔發揮僑聯民間性、涉外性的特點,加強與國際組織和機構的交流,積極向國際組織推薦僑界人才﹔加強與海外科技社團的聯系交流,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工作﹔當好新回國僑胞的引路人,幫助他們適應國情,多組織一些針對他們的活動﹔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一些針對新僑的獎勵和表彰活動,肯定新僑成績、鼓舞新僑士氣﹔關注基層和貧困僑胞,多組織智力扶貧,為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獻計出力。大家認為,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規格高、專業性強、領域分布廣,是一個高端智庫,應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不同領域專家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可行性強、有影響力的建議。
會上,萬立駿主席簡要介紹了中國僑聯的主要任務、歷史沿革、工作平台,以及海內外僑胞的數量、分布,各級僑聯組織、干部等情況,對各位專家對僑聯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僑是一個特殊群體,見識多、視野寬、眼界高、愛國深、能力強。在工作中,應當樹立“大僑務”觀念,落實好“兩個並重”“兩個拓展”工作方針,研究新僑特點、創新工作方式、服務新僑需求,把廣大新僑團結在僑聯組織周圍。他提出五點意見: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用僑的語言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遞到僑胞之中。廣大新僑要發揮熟悉外國語言、了解國外文化的優勢,積極傳播、正確解讀十九大精神,宣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與歪曲、丑化中國的負面報道作斗爭,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真實的中國,在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加強基礎建設和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國內基層組織建設和專兼職干部隊伍建設,擴大對新僑的組織覆蓋﹔深入開展調研,建設僑情數據庫,掌握新僑基本信息﹔利用大數據手段加強網上僑聯建設,吸納更多新僑加入僑聯組織﹔加強與海外僑界社團特別是專業人士社團的聯系,增進海內外的互動。
三是樹立主人翁精神,不斷思考問題,找准著力點、找到新抓手。發揮僑聯現有各個工作平台的作用,設計針對新僑的行之有效、吸引力強的項目。對於一些地方僑聯已經開展的通過聯合大學、校友會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的活動,認真歸納總結,推動形成系列活動。擴大視野,加強與高校校友會、留聯會的聯系,策劃有利於廣泛聯系新僑、彰顯新僑優勢的活動。
四是發揮僑聯自身優勢,做好本職工作,做僑胞的貼心人和僑務工作實干家。從維護僑胞利益出發謀劃工作,多為廣大僑胞排憂解難,多給廣大僑胞帶來獲得感、幸福感,讓僑胞感受到祖國和組織的溫暖。針對新僑參與意識強的特點,發揮好《僑情專報》和有關獎勵、人才推薦的渠道作用,更好地為新僑服務。
五是不斷加強新僑隊伍自身建設,以感恩之心認識到責任和使命,自覺將所學回報國家,起到獨特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應珍惜祖國發展為新僑人才提供的廣闊舞台和難得機遇,將自身所能與國家所需緊密結合,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中央國家機關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孫柏瑜,北京市僑聯主席榮洋、副主席蘇泳,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相關同志出席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