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袁婧攝影報道
川報觀察記者 袁婧 攝影報道
“四個自信砥礪行,華夏兒女譜華章”“閃電照亮了空曠的遠方,黨帶著我們走向光明”……10月24日下午,一首首詩歌從四川“僑之家”傳來。省僑聯、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聯合主辦的“‘堅定信念跟黨走 詩歌獻禮十九大’——僑界、“蓉漂”專家詩歌朗誦會”在成都舉行。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吟誦詩歌的同時,這些為四川發展獻智獻力的專家也把目光和焦點對准了十九大報告中的人才戰略。“放眼世界,政府自上而下對人才的重視,當屬中國。”成都人才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彭肖肖說,以政策引才、以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四川大學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孫美的辦公室就設在四川“僑之家”。“我應該是四川最早一批引進的‘千人計劃’專家。”這位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年輕女博士言語中透露著自信。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這想這也是四川近些年正在做的事。”孫美說,來川四年,她不僅受惠於“千人計劃”政策,而且在與不同的政府機構交往中,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四川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
作為一家民營創新型企業,成都北斗天線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省“千人計劃”、“蓉漂”計劃專家潘錦更加透露出對人才的渴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離不開政府的大力倡導,更需要政府大有可為。”潘錦說,十九大報告充滿了對人才的召喚,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都離不開人才。
在十九大閉幕之日,為何通過詩歌獻禮十九大?“這是專家們的呼聲,他們需要平台來抒發對黨的感情、對祖國的深情,回應他們的呼聲我們就必須有所行動。”作為主辦方之一,省僑聯主席劉以勤認為海外僑智精英薈萃,通過以才引才、招才引智,僑界專家們不僅享受到四川發展的紅利,而且也將個人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同頻共振,“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都有信心。”
由川報觀察設置的“豪邁十九大·給五年后的自己寫封信”環節,現場嘉賓還在川觀訂制的“非一般的四川”系列明信片上,親筆寫下了對黨和國家的美好祝願和深情祝福。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