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 萬立駿主席、康曉萍副主席出席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揭牌儀式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萬立駿主席、康曉萍副主席出席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揭牌儀式
2017年09月15日10:34  來源:中國僑聯

WechatIMG106

9月13日,華僑華人研究與僑聯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黨組成員、副主席康曉萍,中國華僑歷史學會部分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等科研機構、涉僑院校、社會智庫負責人出席揭牌儀式。

WechatIMG105

儀式上,萬立駿主席、康曉萍副主席共同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揭牌,中國僑聯組織人事部部長李杰宣讀了《中央編辦關於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更名的批復》,福建社科院副院長李鴻階研究員代表兄弟單位致賀辭。

WechatIMG104


萬立駿在揭牌儀式上做了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做好新形勢下的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工作、推進中國僑聯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改革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進一步推進僑聯工作和僑聯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萬立駿表示,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成立30多年來,積極開展華僑華人研究,產生了一批學術價值高、理論觀點新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國僑聯改革方案》的要求,“撤銷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組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新形勢下的僑研所,要做好發展規劃,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在職能定位、研究方向、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化改革。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確華僑華人研究的目標任務。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以華僑華人為研究主體,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服務、為華僑華人服務、為“僑”服務。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研究僑務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及時發現華僑華人社會中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客觀、准確地研判,從專業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案。二是加強學術研究,不斷提高研究水平。研究水平是立所之本,也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要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做好規劃,整合研究力量,發揮各層次研究人才的作用。要與時俱進,重點在“僑”而不僅限於僑,與國內外各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項目合作。要發揮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和《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的作用,深入開展僑史研究與現實僑情研究,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等方面發揮華僑華人專家學者的應有作用。三是抓好自身建設,培養高素質研究隊伍。要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強領導,加強管理,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建立和完善符合科研規律、符合人才成長的工作機制。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膽探索人才培養的方式。要學習借鑒相關科研機構的先進經驗,建設研究能力強、學術素質高、專業特點突出的研究人員隊伍。要善於借船出海,將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研究專家學者有效地組織動員起來,共同致力於華僑華人研究。

WechatIMG103

中國僑聯副秘書長、經濟科技部部長趙紅英,中國僑聯副秘書長、海外聯誼部部長陳權,中國僑聯機關各部門、各單位負責同志,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在僑研所工作過的同志、現有職工等參加了揭牌儀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