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留住鄉愁
2018年07月26日16:53  來源:中國僑聯

五店市可以看作是近現代晉江鄉村建筑的博物館。一個城市的文化,都凝聚固化在各個層面的博物館、紀念館、收藏館,名人故居之中。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去處越多,這個城市越有文化。到一個城市,走走這些地方,這知道這座城市有什麼樣的文化。現在城市都是高樓大廈,千城一面,就更顯得這些去處的珍貴和重要了。

晉江有許多這樣的文化場館。城裡有,鄉村裡更多。每一個有藏館的鄉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鄉村要振興,文化挺在前。我去過著名的草庵,那裡有世界上唯一一幅摩尼教的石刻像,歷史文化價值非常高。我去過施琅將軍故居紀念館,那裡挂滿了當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們的題辭,強烈表達了祖國統一的決心。我去過園坂村的當代詩人蔡其矯的故居。這位自稱為“大海的子民”的老人一生都在謳歌大海,謳歌家鄉,謳歌生活,謳歌愛情。我甚至參觀過一個鄉村球迷的收藏室。他收集的國內外球星的簽名有4000多份,收藏的簽有球員名字的球、球衣、球鞋、照片就更多,塞滿了樓上樓下所有的房間。整個村子都因為他愛上了體育。

金井鎮圍頭村的戰地紀念館和磁灶鎮的陶瓷博物館值得多說說。1958年的夏天,福建前線的人民解放軍萬炮轟擊金門的蔣軍陣地。第一天,就有十幾萬發炮彈落在小小的金門島上。幾天裡,雙方一直用重炮對射。地處最前沿突出部的金井鎮圍頭村炮兵陣地成了蔣軍回擊的主要目標,不少民居也因此毀於炮火。直到現在,圍頭村還保留著一幢彈痕累累的的華僑三層樓房,讓后人看到當時的慘烈。雙方炮擊最激烈的時候,解放軍在圍頭的最前沿的炮位被擊中,海岸炮兵安業民身受重傷仍不下火線,堅持把所有的炮彈打出去,自己壯烈犧牲,成為英雄。圍頭因這一戰而成了一個英雄村庄。

兩岸關系被割裂以前,圍頭村和金門的民間往來生意非常密切,嫁娶結親的情況也非常多。有意思的是,在雙方炮戰打打停停的日子裡,老百姓這種往來也沒有停止,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兩邊的人都把船開到海上靠在一起,一邊做買賣,一邊喝茶酒,一邊商量安排著大事小事。國家《告台灣同胞書》一發表,炮戰狀態一結束,村子裡就有一個當年的民兵英雄把自己的女兒嫁到對岸金門,而金門的漁船也很快開進了圍頭港,被中止多年的民間交往又恢復了,正常了。這段歷史,已化成圍頭村重要的文化資源,引領鄉村的振興。如今,圍繞安業民烈士的炮位,開辟出一個戰地公園,建了一座戰地文化館,陳列了當年留下來的海岸炮、榴彈炮、加農炮、炮彈、彈殼、坑道和相關的陣地機械裝備。有些裝備還是從對岸專門征集過來的,挺不容易。戰場的硝煙已經散去,留下來的鄉愁加上兩岸人民向往祖國統一的情愁卻更濃更長了。

磁灶的陶瓷博物館剛剛完工不久,也剛剛開始布展。現在去,隻看到一些磁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陶瓷制造工藝流程,還很難有完整的印象。不過離博物館不遠草山上,則是磁灶古窯遺址,值得一看。其實現在看到的古龍窯,經過滄海桑田,隻剩下一串長長的黃土疙瘩,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土裡還殘存著一些風化得差不多的磚塊、石塊,很難辨認出這是當年的生機勃勃的龍窯。好在這些土疙瘩上面,蓋起了長廊加以保護,防雨防晒,還便於游人觀賞。這一蓋,土疙瘩變成了寶貝,本來看不出什麼模樣的古窯立刻庄嚴肅穆了許多。

據專家考証,磁灶窯始建於唐末,興於宋元時期,雖然在中國古窯史上地位不算高,名氣不算大,但對古代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繁榮期的到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好基因也傳給了當代的磁灶人。改革開放時代,磁灶人就是發揚光大這門古老的技藝來發家致富,建成了中國實用瓷生產的重鎮,號稱中國南方瓷都。產品佔據國內主要市場,還大量出口外銷,成了晉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支撐起晉江工業的半壁江山。

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豎起一根煙囪,就站立起一個萬元戶。磁灶因此樹起密密麻麻的煙囪,從早到晚,黑煙滾滾,白天看不到藍天,晚上看不到星星。錢是賺到手了,財富是有了,萬元戶成了百萬元戶、千萬元戶、億元戶﹔公司開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開到美國、歐陸和澳洲,但家鄉好空氣沒有了,好身體沒有了,好環境也沒有了,人們的精氣神和幸福感大大下降了。

當然,這種以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在磁灶已經中止了。還是那個瓷都,還是那樣的市場,但煙囪沒了,污染沒了。天藍了,草綠了,水清了,鄉村美了。這一切怎麼做到的?這座新建的磁灶陶瓷博物館就會告訴你磁灶新時代的故事,會幫你揭開這個秘密。

留住鄉村,才能留住鄉愁﹔有了鄉愁,鄉村才會美。有了美麗鄉村,才會有中國夢。(文 / 張 陵 攝影 / 黃榮欽)

(責編:孫爽、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