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 /> 聚焦僑改革 整合僑資源 凝聚僑力量服務柳州 開放發展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聚焦僑改革 整合僑資源 凝聚僑力量服務柳州 開放發展
2018年03月01日17:08  來源:中國僑聯

近年來,廣西柳州市僑聯以服務柳州經濟社會發展統領全局,處理好謀劃與借力的關系,增量與存量的關系,創新與傳承的關系,聚焦僑聯改革,全面整合僑資源,凝聚僑界力量,夯實肯干創新,主動展現作為。

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完善工作機制制度新氣象

新常態下,柳州市僑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僑聯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按照柳州市委的部署要求,結合“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及其“回頭看”活動,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在完善僑聯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工作方法上主動思考,主動策劃,主動落實,提高協調服務、創新實踐的能力,發揮好僑聯的“橋梁”“紐帶”作用。

進一步改革完善組織體制,加強僑聯組織的系統化建設。發揮好三個協調領導小組和一個中心的作用,利用僑聯網絡資源,搭建工作平台。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立足港澳台,輻射東南亞,放眼歐美澳,拓展僑聯因公(組團)專項出訪范圍和頻次,為內引外聯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強與西江——珠江經濟帶10個地市僑聯的聯絡與合作,借“橋”過河,由“僑”出海,以僑引僑,引資引智引才入柳,參與基礎設施大會戰。針對基層僑聯工作的基礎性、直接性、差異性等特點,建立健全適用於基層僑聯工作的體制機制,幫助基層僑聯切實解決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活躍基層工作,形成以上帶下、以下促上、資源整合、上下聯動的生動局面。

進一步改革完善運行機制,提高僑聯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積極參與中國僑聯“智慧僑聯”網絡建設,提高僑聯網上工作水平,綜合運用柳州僑訊、僑情專報、微信等平台開展僑聯各項工作。立足僑聯組織的四個基本定位,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僑聯工作的總體要求,加強科學布局、合理安排,面對眾多的工作任務和復雜的工作局面,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

進一步改革完善活動方式,突出僑聯工作的群眾行特點。研究制訂並出台貫徹中央“兩個意見”的實施辦法。加強僑法宣傳,依法保障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和海外僑胞合理權益。在落實民生和具體保障政策時,提出僑聯組織的意見建議或者提案(議案)。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如何進一步激發基層活力、使基層歸僑僑眷與海外僑胞的親情聯系更加緊密的舉措,使僑聯組織的活動能夠更為廣大基層僑界群眾所喜聞樂見,使僑聯組織實事好事落在基層,增強活力落在基層,提升影響落在基層。

進一步規范完善履職程序,樹立僑聯工作的法治化思維。柳州市各級僑聯組織進一步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在僑界群眾中進一步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濃厚氛圍。把握僑聯的群眾性、民間性、涉外性和統戰性,協調整合涉外部門資源,深化拓展柳州開放發展的形象宣傳。加快建立廣西籍和柳州籍重點僑社團、知名僑領的訪問接待制度。

進一步推進僑聯工作社會化,積極承接政府的職能轉移。主動適應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僑務工作的需要,加強與各涉僑單位的協調配合,推進僑聯工作社會化,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僑聯運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涵養和整合僑資源,激發工作活力新亮點

提升“四個平台”運轉服務質量。一是僑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二是海外聯誼工作不斷創新,三是推進文化交流平台,四是促進柳州華商會運轉。

塑造僑界服務“四個品牌”。一是打造“親僑.牽手柳州”主題品牌,創新海外聯誼工作。二是打造“幫僑走進柳州”主題品牌。重點研究關愛老歸僑、歸僑老黨員、歸僑老干部的措施,扎實有效為僑服務。三是抓好“僑聯建設大家談”主題品牌。四是打造“助僑.投資柳州”主題品牌。

完善資源建設。一是完善僑聯組織網絡,促進縣區僑聯發揮整體功能,加強基層僑聯組織的自轉能力建設。二是完善隊伍網絡,建立信息收集情況分析機制,提高執行力,落實督查工作機制。三是完善信息推動辦公自動化,建立微信平台。四是完善華商(僑企)網絡。五是完善僑社(僑領)網絡。

用心用情凝聚僑力,主動服務開放發展新成效

全力配合做好僑商引薦工作。一是發揮優勢推進海外聯誼服務經濟發展。參團出訪及接待來訪,分別與北美、歐洲、東南亞及港澳地區的十多個華僑華人社團建立聯誼渠道。市僑聯發揮牽線搭橋的獨特作用,利用“汽博會”“國際奇石節”“中國東盟女企業家論壇”“國際狂歡節”等平台,邀請海內外有影響的僑商282人次,5批次參加市委、市政府在市內外組織的大型招商引資活動。主動對接中國僑聯及自治區政府主辦的“走進北部灣——海外華商合作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大型活動,以“請進來”方式邀請了歐洲、北美及亞洲的多名華商到柳州舉辦招商推介會﹔參加由中國僑聯及自治區政府主辦的“中國—東盟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論壇”活動,來自40多個國家的170多名海內外重要僑領和知名學者到柳州考察,組織協調召開專場招商推介會,更好的對外宣傳了柳州。二是主動搭建僑商交流平台。為更多的海內外華商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把市華商會建成聯誼海外新僑的親情紐帶,把市華商會建成聯誼海外新僑的親情紐帶、服務老僑的重要資源,為發展我市的華商經濟,為僑聯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6年,市僑聯承辦大型搭橋引商活動1個,共邀請100余名境外客商來柳投資考察,引薦洽談涉及工業制造、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領域項目。市華商會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全國優秀僑界社會組織”。三是挖掘資源深化招才引智工作。依托高校做好創新科研項目、人才招引,積極開展柔性引才活動。積極推薦我市華商企業參加由中國僑聯、中國科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新僑創新成果交流會——中國僑界貢獻獎”評選。我市高新區的留學歸國人員企業“柳州奧博科技有限公司”張增芳教授領軍的留學人員創業團隊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僑界創新團隊貢獻獎”。柳州市鋒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留學人員(張競)團隊獲“中國僑界(創新團隊)貢獻獎”,啟迪(柳州)科技城投資有限公司當選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聯盟理事,擴大了我市僑界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與自治區僑聯、廣西貿促會等部門聯系,先后邀請歐盟廣西總商會,美國桂商會、德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加拿大總商會、印尼蘇萊亞大學來柳考察訪問,深入夯實洽談交流與合作,有力地深化了與東盟、歐盟等國家的互利合作。推動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印尼蘇萊亞大學共建合作辦學,深入推進與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創建以“一帶一路”地方僑務聯動合作機制,實現了“校-企-校”三方合作辦學。協助自治區僑聯、市委市政府舉辦“華商八桂行-走進柳州暨經貿推介會”,參加東盟博覽會、玉林博覽會、廣西“華商八桂行”等活動。

關注僑界民生,參政議政有新亮點。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建立健全參政議政機制,做到參政議政有制度,有計劃,有目標,每年都有涉僑問題的調研成果。特別是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歸僑僑眷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僑聯參政議政調研,表達了僑界意願,反映了僑界呼聲,引起了市、縣(區)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為僑服務,維護僑益有新平台。根據服務對象不同,探索搭建了“柳州市華商會”、“柳州市為僑服務定點醫院”、“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僑聯工作站”“柳州市涉外法律服務工作站”等為僑服務工作平台。四個服務平台起到了“借力”效果,在為僑服務實踐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各級僑聯共協調解決了僑界群眾各種來訪信訪30余件(次),維護了僑界及社會穩定﹔先后為22名歸僑僑眷解決了子女升學、醫療救助等問題。2016年,市僑聯採取多種形式慰問全市低保、低收入、高齡和因病住院歸僑僑眷443人,聯合有關部門發放慰問金和慰問品20多萬元。“七一”前夕,走訪慰問勝利東社區等僑界困難老黨員。

開展公益事業,扶貧幫困有新進展。2017年首次申請到中國僑聯和浙江省愛心基金會的“拾回珍珠計劃”扶貧項目落戶三江縣民族高中,該項目三年內將扶持50名特優特困生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並將繼續扶持珍珠班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結合挂點村柳城縣西安鄉走馬村綜合條件等情況,多渠道幫助僑界及村民們擺脫貧困。制訂下發《柳州市僑聯系統服務精准扶貧,爭當“五員”指導意見》,機關干部和商會愛心人士開展“一幫一聯”,結對幫扶20名貧困戶學生,捐助善款12多萬元。指導貧困戶調整種養結構,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紫薯種植項目,引導幫扶貧困戶開展庭院小養殖﹔協調安排7名貧困戶人員到公司上班,實現就近務工﹔協調由柳州慈善會攜手福康眼科“光明快車”公益復明項目,為東泉全鎮老人免費眼健康普查和對貧困老人免費治療等。(作者為柳州市僑聯主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