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 />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以其穿越時空的特殊語言,與人類進行精神對話和情感交流。
如果說世界越發像一個地球村的話,音樂,則能象征“村歌”,最容易為“村民”接受與傳唱。
世界上十大交響樂作曲家中,人口約8000萬的德國佔了六位(巴赫、貝多芬、瓦格特、亨德爾、勃拉姆斯、門德爾鬆)﹔人口隻有800萬人口的奧地利佔了三位(莫扎特、海頓、舒伯特),還有一位是俄國的柴可夫斯基。
雖然,中國在這一領域還未見鋒芒,但曙光已初照一朵一朵的新葩。
1999年,譚盾因歌劇作曲《馬可波羅》獲格萊美作曲大獎,2001年因《臥虎藏龍》作曲獲奧斯卡金像獎。他最富有創新意義的是,將生活中的陶器、紙、石頭、水碰撞出音樂的光輝。
近十年來,美籍華人交響樂作曲家黃曉楓,作為土木工程學會院士、以岩土工程力學博士,跨越新的領域,以交響樂作曲家的新身份跨越音樂的駝峰。
怎樣評價“優美的樂曲”?這是在一個音樂殿堂裡爭論已久的話題。但最朴素、最簡易的評估,應是耳目為之一新、心靈為之一震、視野為之洞開的音樂:如紫藤挂雲霞、畫屏漫邊關所滌胸,如蘭氣繞流水、琴瑟唱高山之抒懷吧。
真正有個性的藝術,是不可復制的,美的繪畫與音樂,都一樣。如齊白石的花鳥虫魚,如徐悲鴻的馬,如吳冠中的江南水鄉,如黃冑的駱駝。《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在維也納被視為奧地利的“非正式的第二國歌”,可見音樂的美感與力量。2001年播出的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畫面美,音樂震撼,前所未有。偉大的作曲家——布魯諾.庫萊,他的名字與他的音樂,隨音符飛翔在藍天,落花水流香,雲霞繞峰巒。
創新,越野跨界,不乏高人。2011年由中國推出的微信,其創始人張小龍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1969年出生於中國湖南的農家子弟。中國繪畫一代宗師齊白石,30歲之前,亦是鄉村會木工雕花的木匠。
黃曉楓出生在中國東北吉林樺甸一個普通得就叫老牛溝村的礦區,自他15歲那年得到母親獎勵的十元錢、買了一把心愛的二胡之緣,就逐漸鋪墊了他日后的音樂家之路。美籍華人交響樂作曲家黃曉楓,在音樂史上寫下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黃曉楓的“窗之理論”,與美國現代音樂家雅尼的“古今融合”的音樂思想有著默契與相似之處。雅尼認為:“音樂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語言——它超越了正常的邏輯思維,直接向人們的心靈傾訴。我的目標是用感情與人們溝通,我捕捉到了生活的感受並把它融入音樂中。”雅尼在《夜鶯》中以中國的竹笛為主奏,而黃曉楓則將中國非常經典的二人轉曲調與嗩吶原汁原味地融入作品中。黃曉楓將美國現代的音樂與中國很“土味”的音樂結合得暢快、和諧,使其作品風格煥然一新。他將古典音樂的浪漫詩意與現代世界年輕的聲音合成,將美國的與中國的音樂元素曼妙融合。
其實,他以理工博士的身份跨界到作曲家的名望,也並非神話。
因為,他天賦與勤奮並舉,經過了幾十年潛移默化付諸音樂的修練。他從中國東北山區一路跋涉,一直到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用了30多年。而他從岩土力學博士到交響樂作曲家,用了11年。探究其秘籍,他說:“方法論,作用於一切領域!”黃曉楓在美國接受的交響樂學習,師從Roger Bniggs博士(現為美國西華盛頓大學音樂系作曲教授、瓦特卡交響樂團指揮)學習交響樂作曲,他在“高齡期”開始長達三年多的鋼琴學習,這如果用天資聰慧、勤奮刻苦來言說,還未能達意,或許用厚積薄發、天意雅助來詮釋為宜。
黃曉楓是幸運的,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採摘音樂的祥雲。
科普蘭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的學生Samule Adler 畢業於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世界最好的音樂學院之一),而黃曉楓師從的老師就是SamuleAdler的學生。他的老師曾經指導過許多世界上著名的現代音樂家,屬於現代音樂派的交響樂作曲家。Bniggs博士從古典的、現代的、最現代的先鋒派的作曲方法都悉心傳授給黃曉楓,然后,又以指揮家的視角,對黃曉楓的作曲精心、細致地指導、修改。
曾國藩說“一勤天下無難事”。黃曉楓是非常勤奮、刻苦的。沒有節假日休息的概念,作曲的興奮與熱情,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已經循環滿了他的生活空間。他學習作曲11年,創作了20余部交響樂和室內音樂作品。
2012年,黃曉楓第一次以作曲家的身份亮相美國音樂舞台,演奏的五部作品,備受關注,由當地著名的交響樂團演奏,老師Briggs親自指揮﹔
2013年在美國幾大著名音樂廳之一的西雅圖演出了黃曉楓的作品音樂會《華彩樂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15年,深圳交響樂團在西雅圖演奏他的作品﹔
2016年的1月21日,北京音樂廳,黃曉楓原創交響樂作品的專場音樂會《萬象更新的中國》在世界音樂史冊上翻開了新的一頁。人們沉浸在身心與靈魂為之共振、物我同鳴的旋律之中,記住了這場一流的現代先鋒派交響樂音樂會與黃曉楓。
而這樣一場由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美籍華人黃曉楓的個人專場音樂會,是由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推薦的,其中必有讓歷史銘記的緣由。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文化參贊肖夏勇認為黃曉楓的音樂應該推向世界。他說:“黃曉楓的音樂和別人的不一樣,因為他是理工科出身,他的音樂理論和作曲是在美國生活了21年以后,跟美國的作曲家學習的,這種特殊的人生經歷,是無人能夠復制的。”
作曲家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到他的音樂世界,尋覓曲徑通幽的那小路吧。
《龍騰虎躍》:濃縮了作曲家對中國深情的愛。自小在中國東北農村長大、吸收那片文化土壤營養成熟的黃曉楓,沒有在中國接受專業的音樂作曲理論學習。但是,東北黑土地傳統的音樂風已經在他的心田吹拂了30年,耳濡目染。他在吉林鐵路局通化分局朝陽鎮中學上學期間,參加學校文藝宣傳隊,開始學習小提琴和板胡。后來,上山下鄉,在農村公社的文藝宣傳隊,繼續學習小提琴、板胡。在“文革”期間,差不多有六年的時間在“專業”學習樂器。在那個階段,在農村接觸到非常美的二人轉原始唱腔,並了解一些中國民間及地方的戲曲音樂。在這一珍貴的特殊時期,他真真喜歡上了音樂,並刻苦專注地學習。散發泥土芳香的東北地域文化,如春風細雨撫育了一棵音樂萌芽。日后,他用足了“地氣”,又攢足了“洋氣”,承天南地北的藝術滋養,又回敬萬物、回贈社會,創造出贊美生命的妙音。
普林斯頓大學的音樂家、作曲家查德·布廷的觀點:“如果你喜愛一種獨特的和弦或者是一組音符,那麼我能夠向你展現的就是怎樣找到其他相似的和弦,並把它們連接起來創作出動人的音律。”從《武功》與《大鬧天宮》的旋律中,顯山露水地有一些高超的藝術模仿,從純美感受、想象與聯想的空間,和從旋律、和聲、節奏、音色的悅耳,也是各有千秋的。
黃曉楓認為:“我感覺,音樂創作是要靠很高的悟性的,而這個悟性,又常常被某種畫面或者自然景觀、或是某句話而激發,從而產生靈動而創作。因此,我高興與有學識的一些大師交流,因為跟大師的交流是神交,有時會觸及某根神經而激發出創作靈感。”
《格》是不用旋律、用純音階演化而成的純音樂,用音階的變化、發展,用音階模進的方法作曲。黃曉楓在這首非常有創意的曲目裡,大膽用自己的獨創語言,酣暢地表達出“唯我”的個性。通過反復、環繞、倒影、頂針等文學術語,闡述音樂的張揚與力量。這是交響樂作曲中藝術技巧比較難把握的、但又是最具感染力的。如《命運》交響曲的前奏,以大海的喧囂,奔騰,激進等震撼人心的強烈節奏,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的掙扎、奮斗、升華的澎湃情感,猶同,森林與海洋都呼喚出人類心靈的發聲。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勛伯格是十二音階序列音樂的創立者,經歷了表現主義、自由無調性和十二音列三個階段,對傳統音樂有根本性突破的貢獻。黃曉楓在研習勛伯格理念的同時,不斷地揚棄,形成了“變奏奏鳴思維”與“配套序列”、“潛調性”所呈現出的“黃曉楓式風格”。他的音樂創作近三年以來,進入了“抽象”的領域探索。抽象在音樂裡是通過現代音樂手段和哲學構思,把抽象概念的靈魂,多維體現出來。他近年創作的《第二交響樂》的第一樂章,通過純音樂,即兩個半音之間的關系來展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和理解。創新地運用了一些半音節的元素,吸收了中國太極中的陰陽互生、互補、互助的原理,融入陰晴圓缺的大自然法則,追求動態中的平衡力量,將中國傳統的文化穿行現實生活之中,欲在表達一種與時俱進、融入大愛世界的人生觀。
而他的小提琴協奏曲,則是通過勛伯格矩陣,由小提琴的四個本音GDAE導引出一個類似抽象畫裡簡約的色彩與細節。黃曉楓也在實踐中不斷變化風格以適應創作需要和盡可能達到東西方聽眾雅俗共賞的目的:多風格的音樂疊加覆蓋,多文化的溪流融匯、交叉,流入世界音樂的大海洋,有山月照彈琴、漁歌入浦深的東方恬淡氤氳,又有太平洋波濤的澎湃喧嘩﹔有西部牛仔的熱烈奔放,又有東方中正和平、純朴古雅的端正威儀。
90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2016年的聖誕祝詞中的一段話,同樣可以對音樂詮釋:“愛,是對心的啟迪和鼓舞,是一個禮物,既可接納也可贈與,而愛起於微末,卻總能茁壯成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帶著偉大的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黃曉楓將音樂作為傳播大愛之途徑,始於小路,走向大疆。他在深刻研究中發現,繪畫藝術從象形、寫實、寫意、抽象等幾個階段的演化,同樣作用於音樂的創作。當西方的古典交響音樂已經走向成熟的時候,中國的交響樂才蹣跚起步。所以,中國交響樂的創作,不僅要遵守科學規律,更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文化,才能夠立足本土、走向於世界。黃曉楓善於交結不同國家、不同藝術門類的朋友。2016年的11月,他慕名而訪洛杉磯著名油畫家尤若茲,他們一見如故,好比高山流水的知音,他們交流各自的創作,其哲學、思想、構思、美學,竟然是那樣默契、共鳴。他們一致認為“我們的成就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只是被‘神’揀選,‘神’要通過我們來傳遞美與世人。”
黃曉楓還常與書法、繪畫、纂刻等藝術家交流,像海綿一樣吸收多方藝術精華。在互動的喜悅之中,不乏有汩汩靈感涌出。他不受束縛,海納百川,不斷豐富東、西方藝術知識的庫存,形成了獨特於東方、又獨特於西方的“黃曉楓式交響樂”。
他身兼多任,當好了博士與作曲家,創辦了美國太平洋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並任會長,以藝術為媒介,架起中國與世界的彩虹,活躍在世界多方舞台。音樂之神揀選黃曉楓為傳遞音樂的代言人,他當之無愧!
跨越音樂駝峰的黃曉楓,以音樂肩負起中國與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任,不負眾望。■ (本文作者為旅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