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握著" /> 楊憲益的瀟洒人生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楊憲益的瀟洒人生
2018年05月15日14:22  來源:中國僑聯

毛主席握著他的手問:“你覺得《離騷》能夠翻譯嗎,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席,諒必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可以翻譯的吧?”……


認識畫家趙蘅有很多年了,她是我恩師趙瑞蕻先生的女兒。她曾經多次問我:“要不要帶你去認識一下我的舅舅?”她舅舅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楊憲益,曾任英、法文版《中國文學》的主編。在趙蘅看來,像我這樣資深的文學編輯,結識她舅舅無疑是受益無窮的事,而由她來引見,也責無旁貸。說實在的,我也很想結識楊憲益先生。在我心目中,他是大師級的人物,或可稱為“國寶”。在我國,從事文學翻譯工作的人很多,但像楊憲益先生這樣不僅能把外國文學作品翻成中文,而且還能把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翻成外文的高手,恐怕是鳳毛麟角。而我讀書時學的是俄文,出校門后幾十年沒用,也就全還給了老師。像我這樣一個對外文一竅不通的人,見了楊憲益,將如何對話?我深感膽怯。因此,我總是這樣回趙蘅的話:“先別去打擾你舅舅,等他閑下來后再說吧!”

春節前夕,趙蘅的媽媽楊苡從南京來了,住在她家。在我去她家看望楊苡先生,並聊起她舅舅的新著《漏船載酒憶當年》時,她又一次提議:“哪天去我舅舅家坐坐?”楊苡先生也說:“我哥很喜歡和朋友聊天,哪天你有空,咱們約好了一起去!”這下我就隻得一口答應了。那天,和我一起去趙蘅家的還有我的同事林金榮。她是趙蘅剛出版的《拾回的歐洲畫頁》的責任編輯。她說,到時她也去!因她愛人車前子將應邀去英國講學,正想找個熟悉英國情況的老作家請教一番呢!

那天去拜訪楊憲益先生,約定的時間是下午三點鐘。因我對后海一帶的街巷比較熟悉,兩點一刻就到了他家所在的小金絲胡同。正巧趕上一個來自西方國家的旅游團到此作胡同游,我就隨他們進了一座與楊先生家相鄰的院子參觀。到了兩點三刻,我才按響了楊宅的門鈴。沒想到前來為我開門的竟是楊憲益先生本人。我頗有些驚訝地叫了一聲“楊先生”之后,他笑著說:“你來得最早,他們還沒有到呢!”他把我引進寬暢的客廳,讓我在沙發上坐下后,就忙著去給我倒茶。我實在覺得不好意思,心想,若是他家沒雇保姆,趙蘅也該早些來幫她舅舅張羅一下呀!


直到三點一刻,趙蘅和她媽媽才到,問其為何姍姍來遲,方知原來是出租車司機走錯了路,繞什剎海、后海兜了兩大圈。楊苡先生向我講了她哥哥遷居的經過,說這座小院地處屬於北京城市規劃中永久保留的小胡同,非常幽靜,哥哥很滿意。惟一的缺點是外人來訪不好找。楊憲益先生接著說,昨天有位老編輯來給他送稿費,轉悠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他家。其實稿費才幾十元錢,還不夠“打的”的呢!楊苡先生說,說明人家對你很尊重呀!他笑了笑說:“我有什麼值得人尊重的?不過是老朋友了,多年不見,想來陪我喝杯酒而已。”這時,我才見他家的保姆從街上採購回來,單是二鍋頭白酒,就買了七瓶。想必他家常是賓客盈門吧?未等我問他近期都會見到了哪些朋友,他就對我說:“還有兩位客人怎麼還沒有到呢?已經四點了,該喝酒了,咱們先喝起來吧!”當他得知我因患痛風病而滴酒不沾時,就笑吟吟地說:“那我就一個人喝啦!”

在他去取酒的時候,楊苡先生告訴我:“他已經養成習慣,每天下午,一到四點鐘,就開始喝酒。他不喝昂貴的名酒,就喝北京出的二鍋頭。”我會意地說:“怪不得剛才見保姆一下子就買回來七瓶二鍋頭呢!”這時,楊苡先生見她哥哥取來的酒是“金六福”,便問:“今天的酒怎麼換了牌子啦?”他回答說,“這酒是昨天那位朋友送來的,沒喝完。反正你們幾個又不喝酒,我今天就把它喝完算啦!”我見瓶裡的酒足有一半,就問:“你今天就能喝完嗎?”他一邊朝一隻小玻璃杯中倒酒,一邊篤悠悠地回答:“我是兩天喝一瓶酒。”

我注意到,楊憲益先生的喝酒,是純粹的喝酒,不僅不用炒幾個下酒的好菜,而且連花生米、茴香豆之類也無須置備一小碟。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他嗜酒如命,但不是那種一杯接一杯的豪飲,而是看似漫不經心,實質是一往情深地用雙唇去輕輕抿酒,用舌尖去細細舐酒。因此,與其說他是喝酒,還不如說他是品酒,一點一滴地享受著酒的美妙,酒的神韻。他在抿酒、舐酒前,端起的杯子總要在鼻下停滯片刻,仿佛做深呼吸似的,聞那酒的芳香。讓人感到,那杯中酒仿佛是他熱戀中的姑娘,一個深吻接一個深吻,引他進入了浪漫的溫柔之鄉……

我頗為好奇地問他,是從什麼時開始用這種方式喝酒的?他告訴我,早年他到英國留學時,和同學們在一起,就開始這樣喝酒了。后來,他和英籍同學戴乃迭相愛、結婚后,每天就這樣喝酒。從下年四點鐘開始,一直喝到晚間上床睡覺為止。兩人每天都喝一瓶酒,戴乃迭前些年去世之后,無人與他共飲,他就隻能一天獨飲半瓶酒了。

美酒總與愛情相伴,這就是楊憲益先生度過的大半生。更何況他和戴乃迭志同道合,又在文學翻譯事業上共同創造了至今無人企及的輝煌成就呢!回憶起這些,足以令他感到自豪。但他也告訴我,他倆的飲酒史,曾經中斷過四年。那是因為他倆在“文革”中被當作“英國特務”,關進了監獄。不過,說起那次被捕,還引出了一則關於酒的趣聞——

那天他是午夜被押進牢房的,困倦的他,躺下就睡著了。第二天早晨起床時,就有牢友悄聲問他,是因何罪被抓進牢來?他回答說不知道。對方卻作出了這樣的判斷:“你進來的時候身上有一股酒氣,我們想你准是多喝了幾杯酒在街上胡鬧,才把你抓進來的!”他解釋說,不是這麼回事,他是在家裡和妻子一起喝酒時突然被抓走的。那牢友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說:“你的酒氣好聞極了,一定是高檔貨。我已有好多年沒喝這種好酒了,這酒多少錢一兩?”他告訴牢友,他家平時都是買整瓶的酒,從不一兩一兩地去零買,究竟多少錢一兩,他也記不清了。那牢友又急切地問,那瓶酒喝完了沒有?他說,我離家時,瓶裡還留有三分之一的酒。也不知道我妻子有沒有被抓走,剩下的酒她喝完沒有?牢友嘆了口氣說:“等你釋放那天,如果我也出去了,你那小半瓶酒假如還在的話,能不能送給我喝?”他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四年后,當他釋放回家,發現那小半瓶酒仍在壁爐台上放著,只是那個也愛喝酒的牢友已不知下落……

我問他那小半瓶酒是等他妻子釋放回來后喝完的嗎?他說不是,他把它送給來幫他收拾屋子的一個年輕的同事了。為歡迎戴乃迭出獄回家,機關的領導讓他去買些鮮花和巧克力,而他,還特意加買了兩瓶中國白蘭地。從此,他和戴乃迭又開始了每日對飲的編譯生涯。所幸的是,所有的譯稿均完好無損,他倆就接著譯起了《紅樓夢》,直到1976年“文革”結束,他倆終於完成了這一艱巨的工程。杜甫曾夸李白是“斗酒詩百篇”,我想,以此來形容楊憲益和戴乃迭,也並不為過。在共同的翻譯生涯中,他倆喝掉的酒不知有多少,是真可以用斗來量,用船來載的吧?而他倆的翻譯成果卻是實實在在,有目共睹。單就譯成英文的中國文學作品而言,還有《離騷》《史記》《唐宋詩選》《長生殿》《牡丹亭》《關漢卿戲劇選》《十五貫》《白蛇傳》《儒林外史》《魯迅選集》(四卷本)……

提起楊憲益夫婦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學方面的功績,簡直是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早在195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一批知名的科學家、作家和藝術家,當周恩來向毛主席介紹楊憲益,說他已把《離騷》譯成英文時,毛主席握著他的手問:“你覺得《離騷》能夠翻譯嗎,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席,諒必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可以翻譯的吧?”當他后來在一次宴會上又見到毛主席時,剛喝下幾杯中國酒,就約了作家杜鵬程一起,去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像是稍稍有些吃驚,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別桌的來賓上前向他敬酒。是機敏的周總理過來解了圍,說:“現今毛主席不喝酒,我來陪二位喝一杯!”……歷史進入了新的時代,楊憲益先生每天依舊能喝半瓶二鍋頭酒。不用說,他從這滴滴看似普通的白酒裡,品味出的,是他非凡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不過,隻要天天有酒如此悠然地喝,已入耄耋之年的他,就覺得“萬事足”了。

圍繞著酒和文壇種種,我們的興致愈聊愈濃。直到臨近五點時,車前子、林金榮二位才到。一問,又是因為出租車司機找不到這條僻靜的小胡同,加上塞車,他們在路途上耽擱了一個多小時。想必車前子是知道楊憲益先生愛喝酒,進屋就獻上了一瓶紹興出的花雕。見車前子帶酒而來,楊憲益先生笑著對我說,你不喝酒,看來他們二位是能喝酒的了。轉過臉便問他倆:“聽說二位要去英國訪問,是否給你們喝點英國酒呀?”車前子連聲應道:“好的,好的。”他隨即開啟一瓶英國酒,分別給車前子和小林倒了半玻璃杯。那酒的顏色與我杯中的紅茶竟是一樣顏色,於是當他們舉杯相碰、互致祝願時,我也以茶代酒,與他們一起喝將起來。

車前子是個愛好書畫、古董的詩人,他落座后不久,就對客廳北牆上挂著的一副王世襄先生的贈聯“從古聖賢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風流”發生了興趣,說他常去拜訪王世襄,曾聽王老先生說起過,這是他最得意的書法作品。而關於這副贈聯,究竟是“從古”還是“自古”,前些時報刊上還有過爭議。這回,我們都看到了王世襄先生的真跡,自然很是興奮。楊憲益先生說,世襄兄的書法確實好,他剛收到英國一家博物館出版的一本介紹中國書法的圖冊,最后一章,講的就是他所收藏的當代書法家的名作,其中就有這副贈聯。他進書房取來這本精美的新書,讓我們傳看。我看到,除了這幅副聯外,還有他好友吳祖光題寫的一副:“畢竟百年都是夢,何如一醉便成仙”。其小引為“上聯元稹詩也成一聯為憲益大兄書之以助酒興”。這便是說,在吳祖光先生眼中,楊憲益先生堪稱“酒仙”了。我問楊憲益先生,吳祖光的這副贈聯現藏何處?他說,他收藏的好些書畫都送給英國的這家博物館了,可能這一副贈聯也在其中。車前子當即說,他這次訪英,就想多去幾個博物館看看,說不定還能見到它呢!

因為楊憲益兄妹及趙蘅六點鐘還要一同去西城赴宴,來接他們的車子五點半就到了,所以我們雖尚未聊得盡興,也隻得匆匆打住,准備告辭。楊憲益先生看車前子和小林很有些為他倆方才的遲到而懊悔時,舉起杯說:“等你們從英國回來時,假如我還活著的話,歡迎你們再來我家喝酒!祝你們一路平安!”碰杯時,車前子和小林同聲祝他健康長壽,並說等他倆從英國訪問歸來,一定再來他家喝酒!我雖不善飲,但也許未等他倆從英國歸來,就會又到楊憲益先生家來作客,再看這位文壇“酒仙”一邊喝酒,一邊品味他酒中的散淡人生,酒中的浪漫愛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