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故鄉的土樓
2018年05月31日15:14  來源:中國僑聯

每當朋友問起我的故鄉在哪裡,我總會習慣性地面帶得意地雙手比劃著說,“有圓圓土樓的地方”,對方往往“噢噢噢”連聲贊嘆,可見故鄉的土樓早已名滿天下。

故鄉的土樓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在故鄉永定和整個閩西地區,民間流傳著一則極為搞笑的故事:話說上世紀東西方對峙冷戰的年代,美國間諜衛星掠過福建西南部上空時,駭然發現一片又一片的深山密林間掩藏著一座座碩大無朋的圓形建筑物,像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或隱沒於山岙,或突兀於溪畔,疏密錯落,排列有序,一度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神經質地判定為“核反應堆”或“導彈發射井”……接下來,更加荒腔走板的鬧劇上演了,有神秘人士潛入這片山林,實地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卻啼笑皆非地發現了另一片新大陸:原來這些龐然“怪”物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客家先民披荊斬棘,壘土成樓,耕讀傳家,安居樂業久矣!

何謂客家?時序上溯千年,自東晉以降,北方游牧鐵騎屢屢南侵,中原板蕩,戰禍頻仍,黃河流域漢民顛沛流離,“人慌慌而游走,風颯颯以南遷”,客家先民歷經多次大規模輾轉徙居,擇河谷,逐水草,遂於閩贛粵邊界安營扎寨,並逐漸形成客家民系社會。

顯然,客家是漢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客家人自詡漢族正宗,客家話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客家文化傳承了中華古老的漢文化。在民族學和社會學范疇中,“客家族群”系基於地城特征和文化傳襲而形成的“原生性”社會群體。

俗話說“深山藏瑰寶”,這些古朴雄奇的客家土樓,被世人稱譽為“東方古城堡”。有學者論述為人類建筑史上的三次革命:一曰石材,以西方哥特式教堂為代表﹔二曰木材,以北京紫禁城故宮為代表﹔三曰生土,以客家土樓為代表。據考察,永定境內現有各式客家土樓23000余座,其中圓土樓360座。客家土樓起源於唐代,元末明初蔚然成風,有方形、圓形、八角形、交椅形和橢圓形,並隨著客家人的遷徙足跡遍布閩西、贛南、粵東等地區。客家人喜好聚族而居,每座土樓都居住著十幾戶甚至幾十戶宗族人家,幾十個、上百個房間環形排列,廳堂、水井、糧倉、畜舍、廁所、澡房、私塾、講堂等一應俱全,自成體系,既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等特征,又極富美感、壯觀的高層民宅,可謂“一樓一世界,一戶一乾坤”。

其中,被譽為“土樓王子”的振成樓,空間配置妙不可言:以一個圓心為起始,層層向外伸展,環環互為相扣,“樓中有樓”為內通廊圓形結構,“樓外有樓”呈蘇州園林設計印跡,整體布局又依稀可辨古希臘建筑藝術遺風,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於是乎,在1985年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筑模型展覽會上,北京的雍和宮、天壇和永定的振成樓,令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振成樓大門石刻對聯開宗名義“振綱立紀,成德達材”。廳堂兩側楹聯頗含哲思:“振作那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幾乎可視作客家人文化心理和家國情懷的權威詮釋。

客家土樓大放異彩、震驚世界,是在加拿大魁北克城第三十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

2008年7月6日18時30分,對於全球客家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來自全球41個國家的47個候選項目展開激烈角逐。強烈傳遞出客家文化信息的中國“福建土樓”建筑群光耀奪目,傾倒與會評委:東方血緣倫理關系與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証,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價值”。

最終,“福建土樓”毫無懸念地一致性地獲得世界級認可,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鄉的土樓,當之無愧地成為客家文化的符號——“圓樓”與“方樓”的言說,不正是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的通融豁達、天地萬物的對稱與和諧麼?

我想象著鏡頭升上高空,俯瞰故鄉蔥蔥郁郁的大地與綠水,悠遠、靜謐的山林,廊橋、屋宇、田疇點綴其間,禁不住詩興大發,賦曰:傍溪澗涓涓森列,依山崖步步登高,聞書聲琅琅飄落,有農家怡樂陶陶。客自中原來兮,篳路藍縷﹔萬裡遷徙路兮,水寒風蕭。家從創業興,耕商讀而驕﹔文脈承孔孟,根基發舜堯……

啊,故鄉的土樓,我心中永遠的夢境!(文 / 張勝友)

 

 

(責編: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