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華人李旭日的“中國夢”:建世界領先眼科創新平台
2018年06月16日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從抱著“拼一回,實在不行就回去”的想法,到如今留在廣東,希望建成一個更高層次的“世界領先的眼科創新平台”,5年多的時間裡,國際著名血管生物學家、瑞典籍華人李旭日明確了前景規劃。

歸國到廣東進行基礎研究:“拼一把”

2012年底,時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血管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獲得5項國際發明專利的李旭日,懷著“建設更大的基礎研究平台,帶動更多人促進中國眼科研究”的願望,帶領其團隊歸國,加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進行眼科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科學的源頭。沒有基礎化學,改變日常生活的化學工業無法建立﹔沒有生物科學,物種改良將事倍功半。推動創新融通發展,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

“當初覺得如果能夠建成一個國際水平的眼科研究平台就不錯了,目前的發展超出了預期。”李旭日稱,剛回來時,基礎研究的整體環境弱,人才梯隊、科研資金和制度保障等缺乏,“我是抱著‘拼一把’的想法回來的,萬一不行,就再回去”。

5年建成世界水平的眼科學研究平台

從缺乏基礎研究團隊,連實驗室都沒有的“窘況”,到如今引入諸多海外高水平人才,有新建的科研大樓和先進設備,在《Science》《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國際期刊發表了大量科研文章並在進行成果轉化,同時舉辦了多個國際性眼科會議,吸引了眾多國際權威專家參會等,李旭日實現了5年多前的“廣州夢”——建世界水平的眼科研究平台。

如此的轉變,李旭日認為是國家、廣東以及各級領導重視基礎研究的成果,例如近期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中提及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啟動,旨在解決基礎科學的核心與交叉問題﹔越來越多海外科技領軍人才歸國做科研,“好消息很多,前景光明”。

突破思維短板,建世界領先眼科創新平台

目前,重大原創性成果缺少,基礎研究頂尖人才和團隊匱乏等是廣東乃至中國內地基礎研究的“短板”,尤其體現在科研的思維模式上。

與制造高鐵和飛機等有相對明確的預期目標的應用研究不同,基礎研究屬於最上游的發明創造,就像在黑洞裡尋找光明,難度大,不確定性高。李旭日表示,要給科學家足夠產生奇思妙想的時間和空間,“不加強基礎研究,中國科技難以引領世界”。

廣州眼科始於1835年。李旭日認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有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科研和醫療水平全國領先,有基礎有能力建世界領先的眼科創新平台。

“血管代謝如何影響眼部疾病?干細胞是否可用於眼病治療?目前在眼科領域,仍有很多疾病的發病機理未明,亟待研究。希望未來加強眼科基礎研究,建成一個並肩甚至超越世界領先水平的眼科平台。”李旭日稱。(蔡敏婕)

(責編:宋美琪、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