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掠影
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的傳播及影響——以《南洋商報》為中心的研究(下)
2017年01月13日12:47  來源:中國僑聯

作者:徐文明,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電影史、亞洲電影﹔唐麗娟,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2014 級電影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電影史。

本文載於2016年第4期《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注釋從略,有刪節。

(接上期)

 

二、愛國的能量: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的接受及深刻影響

 

1937 —1942 年,進入新加坡的抗戰影片在銀幕上搭建了一個抗日宣傳的陣地。它們一方面向新加坡華僑展示了祖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浴血歷程,另一方面也承載了新加坡華僑全力支持中國抗戰的拳拳赤子愛國熱情。

(一)市場反饋:新加坡華僑觀眾對抗戰電影鼎力支持

總體來說,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獲得了觀眾的鼎力支持與歡迎。戰后,當人們回顧抗戰時期華僑觀眾的觀影選擇時,華僑對抗戰電影的巨大熱情和無私支持被反復提及。20 世紀50 年代有人著文這樣表述:當時海外華僑熱心救國,對於抗戰宣傳的影片熱烈擁護。” 20 世紀80 年代,新加坡資深影人林文治在回顧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受到的歡迎程度時,也曾如是稱:七七事變,中國開始對日抗戰,華僑敵愾同仇,凡有上映抗戰影片,都非常賣座。

而從新加坡電影放映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抗戰電影受到的熱烈歡迎還一度改變了新加坡電影放映市場的格局。1938 年,中國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故事片《熱血忠魂》進入新加坡放映,電影引進公司為強力推廣該片,除在中西報紙發布廣告、為新加坡華僑學校提供價格優惠外,還協商當地專放西片的影院——水仙門大馬路首都戲院,請求該院抽出一天時間首映該片,結果,該片在首都戲院首映日的前三場4500 個座位被華僑學校搶訂一空。最終,《熱血忠魂》在首都戲院首映當天連映五場,場場滿座,觀眾達7000 余人,總計收入達3000 元,不僅影片首映當晚“院前人山人海,搶購戲票迫到召警維持秩序,黑市票漲價一倍” ,而且全日賣座成績破西片《泰山》最高紀錄。院方即晚宣布第二天用小坡同樂戲院無限期續映該片,“中國片就此走進全星馬一流西片院”。《熱血忠魂》的成功開啟了中國影片進入星馬一流西片電影院的序幕。此后,1939 年4 月,國防電影《狼山喋血記》在新加坡也獲得觀眾關注,首映日雖逢雨天,但公映影片的四家影院仍一齊滿座,“足見其呼召威力,誠屬非常,而此間同胞對祖國之關懷,亦可見一斑。”

 

144500sgeik4hc5eii8brp

新加坡首都戲院今昔對比 圖片來自微信號獅城論壇

抗戰紀錄片在新加坡也頻創市場佳績。1939 年抗戰紀錄片《抗戰中國》在新加坡首都、光華、東方、環球、光榮、大西洋、皇后七大戲院接連公映,再創市場熱潮。“不獨輿論予以熱烈推薦,觀眾之擁擠,更為任何抗戰紀錄片所未見。”該片在首都大戲院首映時,“上午售出之票,已達百數十元,下午絡續不絕購票者,尤為眾多,未幾五角及一元之票,均已售罄,由此可見僑胞對祖國關心殷切矣。”無獨有偶,描寫陝北抗日軍政大學及延安第八路軍生活風貌的《中國救亡軍》在新加坡放映時,也受到觀眾歡迎:“每晚觀眾,殊形踴躍。”

(二)凝聚與激勵:國家意識、身份認同與全民抗戰的精神總動員

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傳播過程中,來自祖國的抗戰風雲在銀幕上進行傳播,新加坡華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得到強化。中國抗戰電影成為凝聚與激勵華僑群體、推進全民抗戰的精神總動員的重要載體。

在抗戰電影的傳播和接受過程中,國家意識成為抗戰電影宣傳的重要元素。首先,國家民族意識在國防電影宣傳和討論中得到反復強化。1937 年以后,伴隨抗戰影片在新加坡的放映,國防電影觀念深入人心。《壯志凌雲》、《太平洋風雲》、《狼山喋血記》等國防電影在新加坡公映時,新加坡的主流媒體和影評人發表了一批關於國防電影的宣傳與評介文章。在影評和宣傳文章中,許多作者都突出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將國家民族與國防意識在文本中加以強化。如1938 年《壯志凌雲》在新加坡公映時,《南洋商報》發布的新聞直陳:“由於我們民族的敵人不斷地向我們民族蠶食,不斷地破壞我們的國家組織,造成我們民族的絕大危機,於是國防電影應運而生。”

新加坡電影觀眾也積極投入到國防電影的傳播活動中。1938 年,新加坡皇宮戲院舉行競選國防冠軍片活動,經過觀眾投票,吳永剛導演的《壯志凌雲》獲得初次票選冠軍,侯曜導演的《太平洋風雲》獲得亞軍,影片《龍城虎將》獲得第三名。通過此次觀眾票選和宣傳活動,國防電影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的傳播和接受過程中,國家遭受的苦難及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堅信抗戰必勝的樂觀主義情緒也得到強化。這種態度和價值表達傾向在抗戰紀錄片、抗戰新聞片的傳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影片《焦土抗戰》的宣傳強調中華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堅強決心:“全國民族下最大犧牲的決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焦土抗戰之政策與敵作殊死爭斗,生死存亡,成敗利鈍,一切都在此一舉。”“寧願焦土抗戰,決不屈服退讓!拼全民族生命與流血,扑滅敵寇侵略火焰,收復失地!”1940 年新加坡公映紀錄片《抗戰續輯》的宣傳,著力突出中國抗戰的艱辛與取得偉大勝利的振奮人心:“長沙外圍血戰,湘北勝利捷報。千百篇的血債交織成這部中華戰場抗戰實錄!千百處的故鄉,出現了這一部紀錄祖國抗戰必勝的巨制!千百萬的同胞,把血淚凝成可歌可泣的史詩!”

在電影評論中,抗戰電影的國家意識與全民抗戰的精神總動員特質得到凸顯。1938 年,影片《熱血忠魂》在新加坡放映過程中,還隨片放映了副片《萬裡長城》和卡通片《滿江紅》。電影評論者對《萬裡長城》進行了如下評介:“《萬裡長城》這個副片是由實地攝取而來的,悠揚的歌聲,展開了一幅明媚而秀麗的圖畫,大好的農村,翠綠的山河,使人悠默而思,憤然而感,試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家之天下?”評論者不乏悲憤的文字引導觀眾對國土淪亡的現實進行思考。

1940 年《中華兒女》在新加坡公映后,有評論者通過分析劇情,強調中華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必要性和合法性,該文如是寫道:“在恬靜而瑰麗的置景下,寫出了安份農民的勤於耕耘,然而,敵鐵蹄的踐踏,使他不能安分守己,老母,愛妻,雙雙地死於敵軍侮辱之下,這使得他咆哮如雷,忽而加入游擊隊,這個故事,叫人意識的感悟到倘要生存,就不得不拋下鋤頭,拿起槍杆上前線去。”影片《熱血忠魂》公映后,有評論者同樣從影片故事得出中華民族抵抗侵略必勝的結論:《熱血忠魂》“是中華民族抗戰中的一支生力軍…… 它告訴我們,不怕敵人的殘酷與瘋狂,我們有的是熱血,可以阻止敵人。”

 

s7007166

電影《中華兒女》 圖片來自豆瓣

顯然,抗戰影片在新加坡的傳播和接受過程中,“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等是被反復提及的概念,“全民族”的概念被一再提及,顯然有著激勵和動員新加坡華僑確立身份認同的重要意義。通過“中華民族”這一共同體概念,南洋華僑和飽受蹂躪的祖國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而廣大華僑的“中國人身份”也由此得到強化。抗戰電影的宣傳、放映和觀摩,將廣大華僑和祖國聯接成一個穩定的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抗戰影片在新加坡的傳播實踐過程中,此類“中華民族”、“中國人”的共同身份意識成為反復強調的話語表述模式。如《抗戰中國》的廣告稱:“每個中國人,都要來看!不看此片,枉為中國人!…… 。本片給你看到:祖國的——錦繡河山,抗戰的——嚴肅氣氛。使君身歷其境,好似返了唐山。帶你的父母,宗地姊妹妻子兒女親戚朋友一道來。”1940 年在新加坡公映的《華南大會戰》,其廣告除明確定位“華南會戰是消滅敵人力量至重且巨的一役!是最有活力包括無遺的一部戰片”,同時也明確宣稱:“凡我國人,不可不看。”

1940 年在新加坡放映的故事片《中華兒女》,則在廣告宣傳中突出劇中人物和觀眾的血肉聯系:“四萬萬五千萬中華兒女在抗戰中的覺醒,劇中人物,也許是你我的朋友!也許是你我的親戚!也許是你我的家庭!也許就是你我自己!抗戰期內中華兒女血肉構成可歌可泣英勇熱烈的故事!”1941 年1 月25 日《白雲故鄉》發布廣告,號召全體新加坡華僑觀眾共同行動:“明晚本坡僑胞一致動員,往‘首都’齊集,共賀春節來臨,並視今年抗戰勝利也。”

(三)多方位支持抗戰:電影放映、募捐活動與青年教育

除對華僑群體進行精神激勵外,中國抗戰電影也成為華僑群體和電影放映機構募集抗戰資金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937 — 1942 年,新加坡電影放映機構和華僑群體利用電影放映,積極組織電影放映募捐活動,使電影放映成為華僑為抗戰募集資金、支持抗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1938 年《熱血忠魂》在新加坡首都大戲院放映時,片方將首映日20% 的收入捐助救濟中國難民。此次影片放映共助賑中國難民計叻幣五百九十四元三角五佔,款項被直接交給新加坡籌賑會。1940年11 月,回教南洋訪問團從祖國帶來《勝利的前奏》一片,該片被新加坡興華籌賑會用來舉行義映活動,義映所得收入悉數充救濟祖國難童用途。該活動在宣傳中如是稱:“諸君今晚出錢目的乃為救濟祖國難童,而祖國難童,乃為敵人所做成者,蓋自敵人侵我土地,毀我房舍,許多快樂鄉村,快樂家庭,因而流離失所,許多兒童無家可歸。”利用電影放映進行的資金募集活動,得到廣大華僑的熱情支持,他們通過觀影助賑展現自己的愛心和支持抗戰的熱情,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抗戰電影不僅為抗戰救濟提供資金募集支持,還被用來作為教育、引導青年華僑的重要方式。抗戰電影被用來培養和動員抗戰的有生力量。其中,積極採取各種手段,吸引和支持青年學生觀看抗戰電影,成為新加坡許多電影放映機構的共同選擇。當時,在放映抗戰影片時,許多放映機構為青年學生提供了票價優惠,以吸引他們觀看抗戰影片。如《抗戰中國》在新加坡放映時“為使學生界能普遍觀看起見,特於日場隻收半價,以示優待辦法,凡學校社團均可享受”。《白雲故鄉》在新加坡放映時也採取優待學生界的做法,影院方在1941 年2 月1 日和2 月2 日“首都”戲院開設早場,以2 角半的票價優待學生觀看。通過觀看抗戰影片等宣傳活動,新加坡青年華僑的抗戰熱情被點燃,有許多青年毅然回國,投身全民族抗日戰爭的時代洪流。

 

三、結語

 

從1937 年中國抗戰全面爆發至1942 年2 月15 日日軍佔領新加坡為止,雖然受制於當時新加坡英屬殖民地身份等因素,若干優秀中國抗戰電影最終無緣在新加坡放映,但是仍有一批優秀中國抗戰電影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報》刊載的相關抗戰電影信息,生動紀錄了這一段時間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的傳播歷程。總體來說,此時進入新加坡的中國抗戰電影成為華僑了解祖國抗戰風雲、表達抗戰熱情的重要渠道。1937 —1942 年中國抗戰電影在新加坡的傳播,鮮明呈現了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同仇敵愾、全民族投身抗戰的時代景觀,也鮮明呈現出新加坡華僑的強烈愛國情懷。正如2011 年9 月18 日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6 周年暨“九·一八”事變80 周年電影招待會上,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魏葦先生所說:“同為日本法西斯戰爭受害者的新加坡人民給予了中國人民寶貴的支持。當時的中華總商會、怡和軒、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等機構以及眾多的個人積極奔走呼吁,為中國抗戰提供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為中國抗戰作出的巨大貢獻。”抗戰時期新加坡華僑對抗戰電影的熱情及對抗戰的全力支持,值得后人永遠珍視和銘記。

 

 

(責編: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