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祖國網
《祖國》記者宋志嬌 黃婷報道 去年在菲律賓舉辦紀念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簡稱華支)成立75周年之際,華支老戰士李康希和呂水涯提議:“今后每年國內華支成員或其后裔集中的城市輪流舉辦華支成立紀念活動”,並得到國內北京、福州、廈門、泉州、廣州、香港等地的菲律賓歸僑聯誼會的積極響應。這次北京首次舉辦紀念活動得到主管單位——北京市僑聯的指導和幫助,並得到了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的大力支持,共同聯合主辦了這次紀念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成立76周年報告會。
七十多年前,當日本侵略菲律賓之時,為了保衛菲律賓人民和僑民的生命財產,旅菲華僑於1942年5月19日成立了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成為當時抗擊日寇的重要抗日力量。他們中的許多人獻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他們的鮮血撒在了菲律賓這片熱土上,為抗日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用生命與鮮血譜寫了中菲友誼的光輝篇章,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奮起抗爭,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他們的英勇事跡至今依然值得我們緬懷、學習和紀念。
2018年5月17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了“鐵軍僑魂耀中華——紀念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成立76周年報告會”。這次參加活動的領導有:北京市僑聯副主席蘇泳,北京市僑聯社會工作部部長陳贊興,中國前駐菲律賓大使黃桂芳,菲律賓華支老戰士、菲律賓“華支”后裔聯誼會決策委員呂水涯先生,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張曉龍、常務副會長王小戩、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抗美、副會長戈繼軍,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張秀明、副秘書長巫秋玉等。參加活動的菲僑聯的領導有福州(省直)陳駿、廈門潘國慶、泉州鄭平沙、廣州謝伯毅等。還有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領導、北京市僑聯菲律賓歸僑聯誼會的會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員以及北京市其他歸僑聯誼會成員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值得感動的是,90歲高齡的菲律賓華支老戰士呂水涯不顧長途旅行的勞累,親自帶隊,從菲律賓來到北京參加這次會議﹔年過90的北京市菲僑聯的抗日老戰士呂青女士,盡管身體不好,但仍在子女的陪同下參加了此次會議﹔還有菲律賓華支老戰士許文明、李述治夫婦,他們也分別是93歲和92歲高齡。
會議開始后,蘇泳副主席、呂水涯先生、張曉龍會長、張秀明秘書長、北京市菲律賓歸僑聯誼會、華支后代代表王為先、福州(省直)菲律賓聯誼會副會長陳峻等分別致辭。
此次報告會由北京市僑聯菲律賓歸僑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戴慧荃主持。
致辭結束后,北京市僑聯菲律賓歸僑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戴慧荃向呂青、呂水涯、許文明、李述治四位華支老戰士敬獻鮮花。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理論政策研究部主任巫秋玉,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石蘇蘇、北京市僑聯菲律賓歸僑聯誼會副會長許呈亮分別作了專題報告。
巫秋玉主任運用大量的史實,說明海外華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中的一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菲律賓華僑以各種形式支持抗戰,如捐款、捐物,為抗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有許多熱血華僑青年毅然決然離開家園奔赴抗戰前線。他們中的不少人獻出年輕的生命,鮮血撒在他們所眷戀的那片熱土上。
石蘇蘇女士的報告則從菲律賓華僑與新四軍之間的淵源角度,舉例說明,當年參加菲律賓華僑回國慰問團的華僑,目睹了日本法西斯蹂躪我國人民的悲慘情景就后,有的華僑毅然決然地留在祖國參加了新四軍,投身到祖國抗日第一線,為祖國的抗戰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不少這些新四軍的菲律賓華僑的后代或親屬都來參加了此次會議。
許呈亮副會長介紹了父親許敬誠、兄長許呈煒在我國和菲律賓從事抗戰活動的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菲律賓華僑高尚的家國情懷,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他們經受了戰爭年代血與火的考驗,是菲律賓華僑的杰出代表,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
專題報告會結束后,呂水崖老前輩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文物。
北京市菲律賓歸僑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菲律賓歸僑、新四軍老戰士戴旭民之女戴慧荃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了父親戴旭民的遺物——一條保存了約七十年的新四軍軍用馬褡子。
會議在熱烈的《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之歌》和《新四軍軍歌》中圓滿結束。
報告會接受后,北京市菲律賓聯誼會與外地的兄弟聯誼會進行了座談,並組織與會者參觀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組織到懷柔九公山鐵軍紀念園拜謁為國捐軀的新四軍及華僑英烈。
通過此次活動,與會者一致認為,緬懷華支先輩光輝業績,就是弘揚革命先輩艱苦奮斗、不折不饒的革命精神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傳承中菲兩國人民的友誼。這次活動,不僅加強國內外菲僑聯友之間的友好往來,也意識到作好新時期僑務工作的重要意義。開展民間外交,發揮好歸僑僑眷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共同為中菲兩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提高中菲兩國人民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章來源:祖國網 2018-05-17 轉載請注明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