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中國僑聯工作》
2017年第1期〖特別策劃〗《讓子彈飛》:傳奇與傳說
2017年02月10日16:02  來源:中國僑聯

春望/文

 

2011 年,一部名為《讓子彈飛》的電影風靡華語世界。著名導演姜文以其強大的號召力,雲聚了周潤發、葛優、陳坤、劉嘉玲等世界級影視大腕。電影劇情懸念迭起、峰回路轉,演員傾情出演、絲絲入扣,使電影引人入勝,廣受稱贊。特別是電影中神秘雄偉的碉樓群,為電影增色不少,讓人嘆為觀止。

其中有一個情節,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和他的幾位兄弟騎馬在大街上飛奔,舉刀高喊:槍在手,跟我走﹔殺四郎,搶碉樓!號召憤怒的老百姓一起去攻打惡霸黃四郎的碉樓。結果最后沖到碉樓前時,經過多次號召才舉槍高喊的老百姓已經沒有一人跟隨了,隻有上百隻鵝優哉游哉。筆者猜想,這一方面說明老百姓懾於黃四郎的淫威,另一方面,當地的老百姓肯定知道,黃四郎的碉樓高大堅固,根本不可能攻取。

那麼,《讓子彈飛》中的碉樓是哪裡呢?它們正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這些一百年前的碉樓,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十分符合影片的夢幻色彩以及時代背景。《讓子彈飛》的年代背景是北洋軍閥時期,那時的中國不僅在政治上經常“城頭變幻大王旗”,同時也正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傳奇年代,更是碉樓建設

的高峰期。巧合的是,周潤發的祖籍正是開平,讓電影的拍攝平添了一段佳話。

那麼,開平的碉樓從哪裡來?又有怎樣的故事?

開平碉樓的興起,與開平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社會治安密切相關。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布。在舊中國,當地的水利設施失修,每當遇到暴雨季節發生洪澇災害,民居房屋常常會被淹沒,不少人在洪水中喪生。同時,治安狀況極其惡劣。由於開平地處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處,向來有“四不管”之稱,官府的權威較弱,致使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明末清初開始就有鄉民建筑碉樓,洪水來時,可以登高避險﹔搶匪來時,也可以依據碉樓的堅固進行抵抗。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腐敗無能,民生凋敝,迫於生計,大批開平人出洋謀生。經過一輩乃至數輩人的艱苦拼搏、勤儉克己,漸漸積累了一些財富。當時開平地區華僑眾多, 夸張的說法是男性十之七八都做了“金山客”, 回鄉時都會抬著大大小小的裝滿銀元財寶的“金山箱”。而在清末民初,國內的戰亂更為頻仍,匪患尤為猖獗。開平因山水交融,水陸交通方便,衣錦還鄉的華僑就成為土匪搶劫的對象。返鄉的“金山客”還沒到岸,往往就被土匪打聽得一清二楚,他們設好圈套,或搶劫“金山箱”,或綁票勒索。當地有“一個華工的腳印后面跟著三個土匪的腳印”的說法。土匪綁架時“ 重男輕女”,一般隻綁架男性。綁架后有的土匪會殘忍地把被綁架者的耳朵割下后送到其家裡,恐嚇並勒索贖金。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收到,土匪會繼續剁掉被綁者的一根手指催促其家人交納贖金。實在勒索不成,就會喪心病狂地撕票泄憤。一些勢力強大的土匪,官府明明知名知姓,也知道其盤踞地點,但因其狡黠強悍,官府也往往因實力所限而無可奈何。

當時,開平有幾股勢力較大的土匪非常猖狂,肆無忌憚地四處劫掠,制造了無數慘案。據有關學者統計,1912 年至1930 年間,開平較大的匪劫事件約有71 宗,百余人被殺,掠奪財物無數。其中學校多次被劫,百余教師、學生曾被劫為人質。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土匪曾經3 次攻陷當時的縣城蒼城,其中一次把縣長朱建章也劫擄而去,並勒索高額贖金。糟糕的治安狀況令人惶恐不安,稍有風吹草動,人們就會立即收拾金銀細軟,四處躲避。有時候一個晚上就會幾次被驚醒出逃,無法安眠。回鄉的“金山客”一般不敢住在家裡,往往會躲到治安和防守力量較強的墟鎮去,或是經常變換住宿地點,躲避到親戚家去。

1922 年12 月的一個雨夜,10 多名土匪喬裝打扮,精心准備,神不知鬼不覺地潛行到富家子弟雲集的開平中學。他們按照計劃破門而入,撕下了偽裝,露出猙獰的真面目,將校長和20多名師生綁架。綁架計劃進行得非常順利,趁著夜色的掩護,土匪開始押著“肉票”往匪巢趕。眼見著綁架行動將大功告成,土匪們心裡樂開了花:這20 多個富家子弟,就是20 座金山啊!回去之后把勒索信一發,就等著收錢了,這下可發了大財啦!但是,土匪們美妙的幻想很快被一束強光擊碎。當土匪押解人質經過赤坎鎮鷹村時,一座名為宏裔樓的碉樓上的探照燈突然照射過來,強光將土匪們鎖住。這些殺人越貨從不眨眼的土匪們雖然天不怕地不怕,但對探照燈這種西洋來的新奇物件估計還是第一次見到。霎時間,警報聲四起,鄉間的自衛民團立即出動,向土匪圍攻過來。漆黑夜幕中的這束強光,給自衛民團帶來了信心和勇氣,而土匪們則驚懼不已、心驚膽戰。面對四周沖來的自衛民團,土匪們無心戀戰,立即四散奔逃。人質得救了,匪首及匪徒10 余人被抓獲!

此事轟動了開平及五邑地區,當地僑眷和海外華僑十分驚喜,從中看到了碉樓在防范匪患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華僑開始在家鄉建造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這樣,一座座集防衛、居住和建筑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在僑鄉拔地而起,碉樓林立逐漸成為僑鄉開平的一大特色。

自力村是《讓子彈飛》的重要拍攝地點,這裡的碉樓曾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2017-01998

自力村

1944 年,一股日軍來到自力村掃蕩劫掠。得到消息的村民們紛紛涌入規模較大的名為雲幻樓的碉樓中避難。由於人數眾多,五層樓從上到下,每一層都擠滿了大人小孩,恐懼的氣息彌漫在整幢樓中。日軍在外面用各種辦法撞擊大鐵門,恐嚇叫喊,但隻撞掉了一根門栓,始終無法進入碉樓,隻得悻悻而歸。碉樓成為鄉親們的避護所,功德無量。

最具悲壯傳奇色彩的是,開平碉樓在抗日戰爭后期譜寫了英雄的史詩。坐落在赤坎鎮騰蛟村的南樓是司徒氏於1912年為防盜賊而建,南臨潭江,北靠東龍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陸交通之要沖,地勢險要。此樓高7 層19 米, 佔地面積29 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設有長方形槍眼,第六層為瞭望台,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抗戰時期,司徒氏四鄉自衛隊隊部就設在這裡。1945 年7 月,日寇計劃打通四邑直通兩陽的捷徑——由新會、江門出廣州,連結成一條由南路向廣州撤退的交通線。為實現此計劃,開平的日軍從三埠出發,分兵三路直扑赤坎鎮,附近的國民黨正規軍不敢接戰,聞訊后望風而逃。司徒氏四鄉自衛隊據守南樓、北樓兩個碉樓,英勇抗擊沿潭江進犯的日軍。日軍兵分兩路,分別由水路和陸路進攻,一面以機槍掃射牽制北樓,一面乘3 艘汽艇從水上猛襲南樓。守衛在南樓的自衛隊在樓頂架起機槍,居高臨下向日軍掃射,日軍屢次沖鋒均無功而返。

17 日, 赤坎鎮被日軍攻陷,日軍騰出手來調集更多部隊,趁天黑下雨,分別從水路、陸路進行偷襲。瀟瀟的雨聲和漆黑的夜幕掩蓋了日軍的行動。由於經驗不足,當時正在放哨的哨兵沒有注意鬼影一般摸上來的日本兵,身中數刀,重傷倒地。形勢危急,司徒氏四鄉自衛隊隻得選擇突圍,留下7位官兵堅守南樓,一方面掩護撤退,一方面待時機反擊。

 

2017-01 997

南樓

自17 日到25 日,戰斗整整進行了7 天7 夜。日軍先是勸降,后是每天從水、陸兩面進行攻擊,均被堅守的勇士打退。日軍久攻不下,又調來大炮等重型武器進行轟擊,但碉樓堅如磐石,炮彈隻打穿了碉樓厚實的牆壁。最后,勇士們的彈藥、水、食物消耗殆盡,他們把槍支砸毀,在牆上寫下遺言:誓與南樓共存亡。

氣急敗壞、滅絕人性的日軍不顧《日內瓦公約》的規定,喪心病狂地向南樓施放了毒氣彈,七壯士中毒后昏倒在地,不幸被日軍捕獲。在經受了日軍的酷刑之后,七壯士被日軍殘忍殺害,遺體被斬成數段拋入江中。

歷史記住了七位烈士的名字: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濃、司徒炳!

他們的名字將與開平的碉樓永遠同在!

 

2017-01 996

南樓七壯士抗日舊址

抗戰勝利后,開平人民在赤坎鎮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四邑地區3 萬多人參加了大會,人們用“七士守南樓,兩路倭寇曾被阻﹔三軍逃夾水,四鄉團隊獨留名”等數十副挽聯寄托無盡的的哀思,共同紀念不屈的民族戰士。

1947 年3 月4 日下午,攻打南樓的日軍指揮官崛本武男經受審判,作為戰犯被槍決。

2003 年5 月, 南樓被中國僑聯命名為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