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西蘭天維網報道,當地時間6月15日上午,奧克蘭“百萬棵樹”植樹活動在奧克蘭Totara Park舉行。此次紀念活動既是為了慶祝毛利新年,也是政府和市議會植樹計劃的一部分。隨著奧克蘭市長Phil Goff種下第一棵樹,植樹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來自奧克蘭Pakuranga華人協會、華人婦女協會以及華人退伍軍人協會等近300名華人朋友也踴躍參加了今天的植樹活動。
奧克蘭市長Phil Goff:是紀念也是造福
Phil Goff在2016年競選奧克蘭市長時就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內種一百萬棵樹。今年是Phil Goff任期第二年,所以種植樹木也是他履行其承諾的一部分。
在毛利部落代表吟唱毛利歌曲、祈求祝福后,市長Phil Goff拿起鐵鍬,在凍硬了的土地上挖出了一個坑,種上了第一棵樹。隨后,幾百名志願者紛紛拿起鐵鍬,前往荒地開始種樹。
Phil Goff告訴天維網記者,今天植樹活動確實是其“百萬棵樹”計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為了慶祝毛利新年,為了紀念去世的人,為未來造福。
據悉,種樹活動是慶祝毛利新年Matariki的一個重要內容。每年的毛利新年,當地部落和議會都會組織植樹,以便在冬天撒下種子,春天發芽,以示對生命的尊重。
Goff表示,今年是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所以今天在這裡種樹,也是為了紀念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做出貢獻的人。因此,種樹既是紀念過去,也是創造未來。
“未來幾天,我們將在Totara Park種下35,000棵樹。希望我們種下的每一棵樹,在未來幾百年都能一直存活。看到這麼多志願者聚在一起,為奧克蘭的未來造福,真的太棒了。”
Phil Goff稱,種樹可以增加奧克蘭綠化覆蓋率,在岸邊種樹還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減輕Hauraki灣區、Kaipara和Manukau港、以及河流小溪的淤泥沉積問題。另外,種樹可以抵御氣候變遷,吸收二氧化碳,幫助新西蘭達到巴黎氣候大會的標准。多種樹還能美化城市,淨化空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雙贏之舉。
記者觀察到,今天參加植樹活動的華人朋友非常多。Goff非常感謝到場的每一位華人朋友。
華人古稀志願者:過去幾年,我們義務種了近2萬棵樹
今天,奧克蘭Pakuranga華人協會會長Barry Hung也帶著100多名志願者來到現場植樹。Hung老先生今年已經70多歲了,他笑著告訴記者,“我們的老會長已經快90歲了,今天也來了。”
據Hung老先生講,過去6年,Pakuranga華人協會每年都會義務植樹。據他粗略估計,過去這些年,他們已經種植了約2萬棵樹了。
“差不多6年前,我們華人協會就發起了一個植樹日活動,日子定在每一年6月份的第二個周六。所以9日,我們在奧克蘭北岸莎士比亞公園舉行了一個大型植樹活動。”
Hung老先生表示,自己最開始發起華人植樹其實是因為發生了一件小事。他回憶稱,大約七八年前,他在奧克蘭東區遇到了幾個亞洲面孔的人在植樹。他當時感到很高興,笑著走過去問他們是不是中國人。結果對方有些不屑地認為華人才不會做這些事,還很驕傲回答說自己是韓國人。
Hung老先生當即覺得心理特別不是滋味,決定也要號召華人朋友參與其中,心裡默默想:明年我們華人肯定也要做,還會做得更好。
從那個時候起,Hung老先生就號召一些志願者參加東區的植樹活動。后來干脆與環保基金協會合作,辦起華人自己的植樹活動,開創了“華人植樹日”。再后來,由於參與的人太多了,於是他變把每年6月份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周六都當作植樹日,最后便稱為“華人植樹節”。
Hung老先生這一做,已經6年了。
Hung老先生告訴記者,今天參加植樹活動也是響應奧克蘭市議會“種植百萬棵樹”的號召。據悉,今天有100多名Pakuranga華人協會的會員參加了植樹活動。
“參與到植樹活動中主要是為了這些老年華人移民找到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真正把這裡當成是自己的家。所以每年我們組織植樹活動的時候,會員們參與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Hung老先生告訴記者,不管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是生過重病的人,都很願意參與其中。參與者不一定都能出很多力,但是參與了,他們就感到很光榮很高興。
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天參與植樹活動的有近四分之三的志願者都是華人朋友。他們熱情高漲,都表示很願意做這樣有意義的事。(宋婷)